健康生活

脾氣虛怎么辦

生活中時常聽到“脾虛”“脾氣虛”“調理脾胃”, 該如何理解呢?

脾臟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它幫助身體將攝入的食物和水轉化為營養物質, 以此來滋養身體, 維持著身體日常的代謝。 正常情況下脾氣的特性主升, 只有脾氣該升時升, 才能把營養物質水谷精微送到心, 肺, 頭面部, 然后心肺再將水谷精微生化為氣血, 用來濡養全身。 脾氣的特性是主升清, 脾氣足時水谷精微可以順利濡養到面部, 脾虛后脾氣升清無力, 人就會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

脾氣虛, 輸送水谷精微的效率低了, 很多食物還沒來得及消化吸收完成,

輸送不完的繼續在胃和小腸屯著, 時間久了, 就會感覺腹脹、胃口差、大便不成形。

好習慣能健脾

飲食有節

《說文解字》徐注說:“脾主信藏志, 信生于土。 ”“脾主信”說的是脾的功能是有節律的, 因此就要做到作息有序, 一日三餐時間規律, 飲食有度, 不暴飲暴食。 《黃帝內經》中還說, 老人“七十歲, 脾氣虛”, 也就是說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消化能力也開始自然減退, 因此對于老年人吃飯更要注意。

適當運動

中醫講:“動則生陽”, 即在肌肉運動中可以產生大量的熱量, 所以脾陽虛的人, 可以適當鍛煉, 運動量不需要太大, 但是活動時間可以稍微長一點, 慢跑、游泳、散步等中等強度的運動都是脾虛者比較適合的項目,

此外, 手腳發涼適宜用溫補療法, 也可以通過運動補虛祛寒以增強機體生命力。

健脾藥膳

健脾粥

組成:黨參(或西洋參)3克, 山藥12克, 陳皮3克, 薏苡仁10克, 芡實5克, 粳米(或小米)30克。

功效:粥中黨參(或西洋參)可以補氣以生津, 從而達到補益脾胃之功, 山藥、薏米、芡實是補養氣血三寶, 三者同氣相求, 都可健脾益胃, 在《神農本草經中》中都被尊為上品。 “凡上品之藥, 法宜久服, 與五谷之養人相佐, 以臻壽考”。 陳皮理氣健脾, 燥濕化痰, 用以脘腹脹滿, 食少吐瀉之癥最為相宜, 粳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以及多種營養成分, 可以養陰生津、除煩止渴, 健脾養胃。

益脾餅

組成:白術30克, 干姜6克, 大棗250克, 炒山楂10克、雞內金15克, 面粉500克, 植物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將白術、干姜用紗布包扎好,

放人鍋內, 下入大棗, 加水適量, 先用大火煮沸, 后用小火熬煮1小時左右, 除去藥包和大棗核, 留湯備用, 把棗肉攪爛成棗泥待用。 將雞內金研成細末, 與面粉混合均勻, 再將棗泥倒入, 加入藥湯適量, 和成面團。 將面團分成若干小劑子, 做成薄餅, 用小火烙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 開胃消食, 是脾胃同調的餅干食物, 可以給小孩當零食吃, 適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胃痛、慢性腹瀉、慢性腸胃病等患者。 (趙海濱安瑩)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