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野大豆藤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Yě Dà Dòu Ténɡ

【英文名】Herb of Wild groundnut

【別名】野毛豆、鹿藿、 餓馬黃、柴豆、野黃豆、山黃豆、野毛扁旦。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的莖、葉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ycine soja sieb.et Zucc.[G.ussuriensis Regel et Macck.]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 曬乾。

【性味】甘;涼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斂汗;舒筋止痛。 主盜汗;勞傷筋痛;胃脘痛;小兒食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0-120g。 外用:適量, 搗敷或研未調敷。

【附方】①治盜汗:野大豆藤一至四兩, 紅棗一至二兩。 加糖煮, 連汁吃。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②治傷筋:野大豆鮮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 搗爛, 烘熱包敷患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各家論述】

1.《救生苦海》:治痘毒, (野毛豆)連莖、根煆存性,

研, 麻油和敷。 不同初起、日久, 未潰、已潰。

2.《浙江民間草藥》:平肝健脾。

3.《杭州藥植志》:止盜汗。

4.《上海常用中草藥》:滋養, 強壯, 斂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