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時節:保溫、禦寒、防燥3大進補原則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 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習俗源於漢代, 盛于唐宋, 相沿至今。
“今年冬令進補, 明年三春打虎”, 冬令進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之一。 事實證明, 冬令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 還能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進補時間
冬令進補應選在什麼時間最好呢有三種說法:一是在立冬後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後;三是三九天。 有關專家認為, 在冬至前後進補為最佳。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 具體地說, 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 陰極陽生, 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 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 而發揮其滋補功效, 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後進補最為適宜。
進補要求:恪守三種功能
一要有保溫功能, 即多吃能增加熱能供給, 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二要有禦寒功能, 醫學研究表明, 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 因此, 應注意補充礦物質。 中國人一般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只要不偏食, 就可以保證人體對鉀、鐵、鈉等礦物質的需求。
特別怕冷的人可多補充一些邊根帶皮的蔬菜。 專家認為, 這類蔬生長在土壤裡, 其根部和皮殼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及營養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 冬季氣候乾燥, 人們常有鼻幹、舌燥、皮膚乾裂等症狀, 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十分必要。 維生素b2多存於動物的肝、蛋、乳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和水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