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五大心理期 醫生支招如何應對
腫瘤患者因各自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徵、病情性質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不同, 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 日前, 南方醫院放療科主任吳德華和南方醫院心理科主任張斌一起為醫護人員及家屬講解了“腫瘤患者的5種心理特徵及應對”。 “言語能治病, 也可以致病”, 醫護人員及家屬應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應, 給予不同的心理疏導與治療。
否認期
患者表現:當得知自己得了絕症的消息後, 常見的表現為不言不語, 眼神呆滯甚至暈厥, 繼之極力否認, 希望診斷有誤, 要求複查, 甚至輾轉多家醫院就診、諮詢, 企圖否定診斷。
醫護人員及家屬應對:這是患者面對疾病應激所產生的保護性心理反應。 這時候的患者趨向于認為:一定是哪裡搞錯了, 如化驗單拿錯了。 這種應激反應持續時間長易導致延誤治療。 否認期最好的護理是以非語言的陪伴, 給予患者安全感, 以增進關係。 允許其有一定時間接受現實。 不阻止其發洩情緒, 但要小心預防意外事件發生。 醫護人員的態度要保持一致, 肯定回答患者的疑問, 減少患者懷疑及逃避現實的機會。 同時鼓勵患者家屬給予其情感上的支持、生活上的關心, 使之有安全感。
憤怒期
患者表現:當患者不得不承認自己患癌後, 即否認期開始消失的時候, 痛苦會重新浮現。 強烈的情緒從患者脆弱的核心往外反射,
醫護人員及家屬應對:此期醫生應在患者面前表現出嚴肅且關心的態度, 切忌談笑風生。 做任何檢查和治療前, 應詳細解說。 同時向家屬說明患者憤怒的原因, 讓家屬理解患者的行為。
討價還價期
患者表現:此時期的患者會祈求奇跡出現, 常見反應為“也許我們該向另一名醫生尋求第二意見”。
醫護人員及家屬應對:醫生此期應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
抑鬱期
患者表現:當患者想到自己還未完成的工作和事業, 想到親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時, 便會產生難以言語的痛楚和悲傷。 再加上疼痛的折磨, 用藥難受, 則進一步轉化為絕望, 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
醫護人員及家屬應對:醫生應利用恰當的非語言溝通技巧對患者表示關心, 定時探望, 加強交流, 鼓勵患者發洩情緒, 減輕心理壓力。 家人應陪伴左右, 預防意外事故發生。
接受期
患者表現:許多癌症患者雖有多種矛盾, 但最終能認識到現實是無法改變的, 懼怕死亡是無用的, 應以平靜的心情面對現實,
醫護人員及家屬應對:醫生應尊重其意願, 主動發現患者的需要並儘量滿足需要。 為患者制訂護理計畫時, 應考慮患者的生理狀況, 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記者伍仞 通訊員李曉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