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清代養生家李杜遠的四字養生觀:和、慈、靜、儉

清代養生家李度遠, 原籍雲南, 90多歲到四川開縣定居。 李氏對養生很有研究, 深明養身養心之道。 他一生為人慈善寬厚、謙虛謹慎、助人為樂。 在其一生中, 他提出的養身養心的和、慈、靜、儉等原則, 對世人很有教益。

和者致祥之道。 李度遠認為, 君臣和則國家興旺, 父子和則家庭安樂, 兄弟和則手足提攜, 夫婦和則閨房靜好, 朋友和則必然互相維護, 故易曰:“和氣致祥, 乖氣致戾。 ”生活中, 人與人之間必然發生聯繫, 從而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

古今中外, 有些人不擇手段, 機關算盡, 人與人的交往成了金錢交易、權勢交易,

往往貪欲過多, 不利養生。 歷代思想家、政治家、養生家皆主張, 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真正相愛、平等互助的關係, 這樣的關係, 才能友情常在, 利於養生。

慈就是心底慈善。 李度遠說:“蓋人心能慈, 即不害物、不損人。 慈祥之氣, 養其天和也。 ”以慈善仁德為本是歷代養生家所宣導的。 古人有“養生莫如養性, 養性莫如養德”之說, 儒家養生便特別強調道德修養, 孔子即主張“仁德潤身”。

李度遠也十分重視“慈”對養性養生的作用, 他把仁德作為立身之本。 他懂醫識藥, 常常上山為人采藥, 為民排憂解難, 所以在當地頗受人民愛戴。 他常說:“無名利之系其心, 無機械之亂其神, 渾然天真, 如葛天之民, 故可延年也。 ”

所謂靜者, 指身不可過勞,

心不可輕動也。 李度遠為了修身養性, 每天堅持靜坐練功, 還抽出一定時間操練拳術。 他說, 古賢蘇老泉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麋鹿興於右而目不瞬, 此靜之致也。

中醫認為, 人體內元氣是生命之源, “靜”功能很好地培養元氣, 適當活動, 能使元氣很好地迴圈, 有利於養生。 “靜”就是安靜, 把散亂的思維活動通過特定的手段, 如調身(調整姿勢)、調息(調整呼吸)、調心(意守神靜)而理靜下來。

所謂儉者, 儉於飲食則養脾胃, 儉於嗜欲則聚精神, 儉於言語則養氣息, 儉於交遊則潔身寡過, 儉於酒色則清心寡欲, 儉於思慮則蠲除煩惱。 凡事省得一分, 即受一分之益。

李度遠所說的“儉”字, 實際上是說生活方式。 他進一步說:“故山野之人, 恒較城市之人為長壽。

蓋山野之人, 作息有時, 起居有常, 無名利之系其心, 無機械之亂其神, 渾然天真, 如葛天之民, 故可以延年也。 若城市之人, 飲食無節, 起居無時, 機械生於內, 名利擾於外, 而狗馬聲色之事亂其神, 富貴榮辱之念系其心, 心無片刻寧, 神無片刻安, 攪擾不休, 故足以促壽也。 ”此番論說, 把不同的生活方式帶來的不同結果, 講得透徹、明白, 在修身養生上給人以很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