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上墳的貢品能吃嗎 上墳的貢品可以吃嗎

上墳的貢品能吃嗎

上墳的貢品是可以吃的。

在供奉儀式結束或者香火燃盡後, 就可以把供品撤下來;一般來講, 大部分人會把供品分食掉, 一是避免浪費, 二是有食用供品可以沾染福氣的說法。

不過, 也有一些傳說和講究哦, 在上墳、祭祖或鬼節的時候, 很多家庭會製作菜肴供奉祖先, 來表達對已故先人的追憶哀思;希望在這個時節, 亡魂能夠歸家食一餐飯, 重享家庭溫暖。

祭祖的菜肴就像家庭聚餐一樣, 每人都有份, 一起享用。 你拜祭完, 就覺著別人已經吃過了, 然後全部吃光, 不是孝道;應該每樣食物留出一小部分,

近河流的倒入水中, 或者埋入土裡, 使異界靈體真正享受到家庭成員的待遇, 不生怨恨。

上墳的貢品可以吃嗎

上墳的貢品可以吃, 不過也要講究一些方法。

貢品分生貢和熟貢。 生貢的是食材得炮製了才能吃, 熟貢的可以直接食用。 不過在風俗裡陰陽不同道, 不能隨意享用祭祀的貢品。

有的地方生貢和熟貢都是由做法事祭祀的人帶走, 大多也都是吃了, 但這個可以被允許。 有的地方則是所有這些都要被野生的禽類、獸類吃掉才算吉祥。

祭祀這個禮儀其實不該當做迷信看, 正當些的解釋是代表懷念——長輩去世了, 帶點好吃的, 默哀一下或者哭一下。 後來又加入了一些祈福的色彩, 這個程度還是不能當做迷信看。

只有你相信你家祖宗變成神了, 天天高香燒著, 今天求明天拜的確信能帶給你好運那就是迷信了。

近代大師龐淑華先生講;時變法遷, 在當今年代清明節期間, 不論是做羹飯還是去上墳, 都是對祖先和已故親人表達一種思念之情, 也是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 帶上幾樣生前喜歡吃的飯菜。 一般講究3樣即可, 待香燃盡時帶回可以吃。

清明節在家裡做羹飯, 俗稱“清明羹飯”, 祭祀祖先, 保佑平安。 那時候, 每戶人家做羹飯的供品有:黃豆芽炒油豆腐、菜蕻羹、紅燒黃魚、紅燒肉、鵝肉等。 另外, 在供品中一盤青團是必不可少的, 因為它是清明的象徵。 青團是用艾青葉搗碎後取汁與糯米粉揉在一起做成的, 裡面嵌有豇豆沙或白糖芝麻或黃豆粉做的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