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的六條經絡和功效
在人體全身上下都有經絡分佈, 而且人體中的每一根經絡所對應的器官和發揮的功效也是不一樣的。 在人的腿上就有6條重要的經絡, 這六條重要的經絡, 任何一根發生問題的時候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正常生活, 甚至會對身體上的其他部位造成極大影響。 這時候適當學習腿部六條經絡及其功效就非常重要了。
腿上共有六條經絡。 分別為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 腎經、脾經和肝經在腿內側, 胃經、膽經在腿外側, 膀胱經在後側。 簡單來說就是三陽在腿的外側, 三陰在腿的內側。
1、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經, 外文名Kidney Channel of Foot-Shaoyin, 簡稱腎經, 是十二經脈之一, 共27穴, 左右合54穴, 起於小趾之下, 斜走足心, 出於然穀之下, 循內踝之後, 別入跟中, 以上踹內, 出膕內廉, 上股內後廉, 貫脊屬腎, 絡膀胱。 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裡。
2、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 簡稱肝經。 十二經脈之一。 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 該經發生病變, 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不可以俯仰, 胸脅脹滿, 少腹疼痛, 疝氣, 巔頂痛, 咽幹, 眩暈, 口苦, 情志抑鬱或易怒。
3、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 簡稱脾經。 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沿內側赤白肉際, 上行過內踝的前緣, 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 在內踝上 8 寸處, 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 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 進入腹部, 屬脾, 絡胃, 向上穿過膈肌, 沿食道兩旁, 連舌本, 散舌下。 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 上行通過膈肌, 注入心中, 交于手少陰心經。
4、足太陽膀胱經:本經脈分支從頭頂部分出, 到耳上角部。 直行本脈從頭頂部分別向後行至枕骨處, 進入顱腔, 絡腦, 回出分別下行到項部, 下行交會於大椎穴, 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 脊柱兩旁, 到達腰部, 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 深入體腔, 絡腎, 屬膀胱。 本經脈一分支從腰部分出,
5、足少陽膽經:足少陽膽經簡稱膽經, 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 共四十四穴, 原穴為丘墟穴, 絡穴為光明穴, 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 所以他能治療發熱病, 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 他的性質介於陰陽明之間。 足少陽膽經的位置:足少陽膽經起於瞳子髎穴、止于足竅陰穴, 左右各44穴。
6、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 簡稱胃經。 本經一側45穴(左右兩側共90穴合天九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