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火的中成藥有哪些?權威專家來推薦!
當出現胃火比較大的時候, 患者需要做好多方面的調理工作, 首先, 飲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 尤其是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一定要忌口, 其次, 平時的飲食一定要有規律, 千萬不要暴飲暴食, 除了這些, 油炸食物也要少吃, 最好是不要吃, 因為這些食物不容易消化, 吃了會導致腸胃負擔加重, 在做好這些調理的基礎上, 可以吃一些中成藥來清除胃火。
瀉胃火的中成藥:
“急則治標”, 當濕熱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就要以清化濕熱為主, 健脾助運為輔。
溫膽湯出自《三因極-病證方論》, 組成為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炙甘草、生薑、大棗。 原“治大病後, 虛煩不得眠, 此膽寒故也, 又治驚悸”。 其藥性的溫涼全在組成藥味量的大小。 該方組方簡, 性質平和, 通過靈活加減, 虛實寒熱表裡證均可應用, 臨床應用遠遠超出了原記載的證治範圍。 老師常用其方加減治療脾胃濕熱證。
由於濕熱證的纏綿難愈, 臨證需審證求因, 辨別濕與熱孰輕孰重, 靈活加減。 脾胃濕熱證多見脘腹脹滿, 痞悶不舒, 噁心納呆, 口幹不思飲或飲而不多, 口中粘膩, 大便粘滯不爽或秘結, 舌質淡紅或紅, 舌苔黃膩, 脈弦滑數或緩。 濕重於熱加蒼術、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濕熱並重去生薑、大棗, 加黃芩或黃連、茵陳;熱重於濕較少見, 亦不能過用寒涼, 在濕熱並重方中加蘆根以清熱生津利小便, 加萊菔子、焦檳榔, 使熱從大便而去。 傷食加焦三仙、萊菔子;肝鬱氣滯加柴胡、蘇梗、厚樸;脾虛明顯加蒼術、白術。 外感引發的脾胃濕熱, 在辨證施治方中合入溫膽腸,
需要注意的是, 熱屬陽, 濕屬陰, 清熱用涼藥, 涼則助濕, 治濕用溫藥, 溫則助熱, 加之治濕藥多香燥, 易耗傷津液, 故臨證需仔細辨別,
治法:理氣健脾, 化濕清熱。 溫膽東加減。 處方:陳皮10g, 制半夏15g, 茯苓30g, 竹茹10g, 藿香10g, 蒼術15g, 厚樸12g, 菖蒲12g, 苡仁20g, 黃芩10g, 甘草6g。 服藥4劑, 上腹脹滿痞悶減輕, 厚膩苔變薄, 前方去藿香、竹茹, 加焦楂、神曲各15g, 改蒼術為白術15g, 繼服10余劑, 諸症基本消失, 進食覺香, 食量仍少, 大便軟而量少, 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膩苔, 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