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三伏天養生飲食四原則 補氣去火多酸多甘

現在正值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四季最熱的一個月, 這個時節最容易中暑生病。 專家提醒廣大市民, 三伏天要多注意飲食, 可有效預防疾病。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三伏天的四大飲食原則, 趕緊來瞭解一下吧!

一、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 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 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 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 “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 上佳選擇:苦瓜、番茄等性涼、清暑的蔬果, 同時, 牛奶性微寒, 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

也是“去火”良品。 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二、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 胃為後天之本。 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 脾胃功能較為遲鈍, 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 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 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 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

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 多食更是大有好處。 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 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 適宜清補”。 夏天酷熱高溫,

人們喜冷飲, 喝水多, 導致濕氣侵入人體, 而外濕入內, 使水濕固脾, 引起脾胃升降, 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 出現積水為患, 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 暑濕對脾非常不利, 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 不宜多食, 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並且, 夏季歸心, 而心喜涼, 宜食酸, 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如:鳳梨、西瓜等。

四、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 冬為陰, 夏為陽, 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 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 人體陽氣, 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 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 三伏天, 人稍勞作或運動, 就大量出汗, 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 因此, 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以上就是三伏天的飲食原則, 大家都瞭解了嗎?最後, 小編提醒大家, 三伏天裡還要注意防暑受涼, 以免疾病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