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針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Guǐ Zhēn Cǎo
【英文名】Herb of Spanishneedles
【別名】鬼釵草、鬼黃花、山東老鴉草、婆婆針、鬼骨針、盲腸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線包、針包草、一把針、刺兒鬼、鬼蒺藜、烏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鑽草、山虱母、粘身草、咸豐草、脫力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鬼針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dens bipinnata L.
採收和儲藏:在夏、秋季開花盛期, 收割地上部分, 揀去雜草,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鬼針草 一年生草本, 高50-100cm, 莖中部葉和下部葉對生;柄長2-6cm;葉片長5-14cm, 二回羽狀深裂, 裂片再次羽狀分裂, 小裂片三角狀或鞭狀披針形, 先端尖或漸尖, 邊緣具不規則細齒或鈍齒, 兩面略有短毛;上部葉互生, 羽狀分裂。 頭狀花序直徑5-10cm;總花梗長2-10;總苞片條狀橢圓形, 先端尖或鈍, 被細短毛;舌狀花黃色, 通常有1-3朵不發育;筒狀花黃色, 。 發育, 長約5mm, 裂片5。 瘦果長表, 長1-2cm, 寬約1mm, 具3-4棱, 有短毛;筠爭冠毛芒狀, 3-4枚, 長2-5mm。
【生境分佈】分于路邊、荒野或住宅附近。 全國廣布。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 以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粘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 11月果實成熟, 割回全草, 曬乾, 脫粒, 揚將, 備用。 3-4月穴播, 按行株距33cm×24cm, 開穴, 穴深3-4cm, 播後覆土。 溫度在18-21℃左右, 有一定溫度的條件下, 約經10-15d出苗。
田間管理 苗高6-8cm, 時間苗、補苗, 每穴留苗3-4株;並進行鬆土除草、追施人糞尿。 生長旺盛時再施1次人畜糞肥。
【性狀】
性狀鑒別 莖略呈方形, 幼莖有短柔毛。 葉紙質而脆, 多皺縮、破碎, 常脫落。 莖頂常有扁平備用狀花托, 著生10餘個呈條形、有3-4棱的瘦果, 冠毛3-4枚, 有時帶有頭狀花序。 氣微, 味淡。
以色綠、葉多者為佳。
【化學成份】全草含金絲桃甙(hyperoside), 異奧卡寧-7-O-葡萄糖甙(isookanin-7-O-βDglucopyranoside),
【藥理作用】將等量鬼針草與海州常山混合製成的水煎劑或酒精浸劑, 予大鼠口服, 劑量為10g(生藥)/kg/天, 共五天, 對甲醛性及蛋清性關節炎均有明顯的消炎作用。 豨薟草與海州常山混合製成的水煎劑同量口服,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消腫。 主咽喉;腫痛;泄瀉;痢疾;黃疸;腸癰;疔瘡腫毒;蛇早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注意】《泉州本草》:孕婦忌服。
【附方】①治瘧疾:鮮鬼針草八至十二兩。 煎湯, 加入雞蛋一個煮湯服。 (《閩東本草》)②治痢疾:鬼針草柔芽一把。 水煎湯, 白痢配紅糖, 紅痢配白糖, 連服三次。 (《泉州本草》)③治黃疸:鬼針草、柞木葉各五錢, 青松針一兩。 煎服。 (《浙江民間草藥》)④治肝炎:鬼針草、黃花棉各一兩五錢至二兩。 加水1000毫升, 煎至500毫升。 一日多次服, 服完為止。 (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⑤治急性腎炎:鬼針草葉五錢(切細)。 煎湯, 和雞蛋一個, 加適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 日服一次。 (《福建中醫藥》6(2):19, 1961〕⑥治偏頭痛:鬼針草一兩, 大棗三枚。 水煎溫服。 (《江西草藥》)⑦治胃氣痛:鮮鬼針草一兩五錢。 和豬肉四兩同燉,
【臨床應用】
1.治療闌尾炎:取鬼針草幹品0.5-1兩(鮮品1.5兩)煎服, 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 每日l劑。 治療35例(併發其他症狀者, 臨時配用對症藥物), 其中亞急性闌尾炎21例, 痊癒16例, 有效5例;慢性闌尾炎14例, 痊癒9例,有效3例,無效2例。服藥最少1劑,最多40劑,半數以上l-3劑。22例發熱,半數以上l-3日退熱,最長l例12日後體溫始降至正常;右下腹疼痛平均約5天左右減輕或消失,消失率為80%。治程中未見副作用。
2.治療小兒腹瀉:取鮮鬼針草6-10棵(幹的3-5棵)加水浸泡後煎成濃汁,連渣倒入盆內,用於熏洗患兒兩腳。腹瀉輕者每天熏洗3-4次,較重者熏洗6次。L-5歲洗腳心,5-15歲洗至腳面,腹瀉嚴重者熏洗位置可適當提高。民間有熏洗超過內踝將引起便秘之說,有待證實。
【摘錄】《中華本草》
痊癒9例,有效3例,無效2例。服藥最少1劑,最多40劑,半數以上l-3劑。22例發熱,半數以上l-3日退熱,最長l例12日後體溫始降至正常;右下腹疼痛平均約5天左右減輕或消失,消失率為80%。治程中未見副作用。2.治療小兒腹瀉:取鮮鬼針草6-10棵(幹的3-5棵)加水浸泡後煎成濃汁,連渣倒入盆內,用於熏洗患兒兩腳。腹瀉輕者每天熏洗3-4次,較重者熏洗6次。L-5歲洗腳心,5-15歲洗至腳面,腹瀉嚴重者熏洗位置可適當提高。民間有熏洗超過內踝將引起便秘之說,有待證實。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