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專家教你走出現代人8種不良心態

身處社會轉型期, 所有人都經受著情與理的考驗, 心態也在改革與危機中博弈, 深刻影響著社會的走向和個人的心理生活品質。 特邀心理專家帶您擺脫當今社會的八種不良心態。

1懂取捨擺脫浮躁

浮躁即心浮氣躁,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 人們的心態似乎也跟著“飄飄然”起來:企業忙著開發市場, 而不去提升商品品質;員工一心想著“另謀高就”, 而很少思考如何實現自身價值……浮躁, 使個人的心理行為過分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 容易被外界因素所驅動, 不斷地追逐利益和風潮。

涉世不深的年輕人,

是浮躁心態的最大受害者:不少“新生代”, 把經濟利益作為人生價值的唯一衡量標準, 生活在無休止的物質攀比和虛幻變幻的熱鬧之中;最後失去核心價值觀, 失去內心安寧, 變得惶恐不安, 甚至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 前一段時間, “研究生要在40歲前掙到4000萬”的言論在網路上受到熱捧, 正是浮躁的集中體現。

其實, 開放的社會給我們提供了多元而寬容的輿論環境, 完全可以在其中充分認識自己、探索社會, 找到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我們應該學會取捨, 試著在攀比中急流勇退, 才能經受住物質考驗;同時, 心境先踏實下來, 深化生命感悟, 活出自己充實而別樣的精彩人生。

2靜下心打敗喧囂

社會的改革開放, 在很大意義上也是國人心靈的巨大解放,

人們有機會大膽表達想法和意願, 有自由想哭就哭、想鬧就鬧, 網路、手機、微博的普及, 推動這種自由達到一種近乎巔峰的狀態。

然而自由的背後, 我們身邊的環境卻變得日益喧囂, 似乎走到哪裡, 都無法擺脫燈紅酒綠、推杯換盞、噪音污染……可以說, 喧囂是浮躁的發酵物, 它侵襲整個社會, 使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極度膨脹, 使人們缺乏思考和內涵, 只剩情緒化的激昂言語;缺乏建設性的意見, 只剩質疑和謾駡。 喧囂過後, 留下的只是狂歡過後內心的虛脫和空虛, 社會的冷漠和隔閡。

面對喧囂的社會, 層出不窮的“熱鬧”事件, 我們要學會冷靜分析、理智看待, 辨識出一些過於情緒化的社會評價和偏激的言論,

並從中脫身;不要隨波逐流, 恪守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則, 不要享受空虛的狂歡;寬以待人, 從善良本真的角度出發, 對人對事提出中肯的建議和建設性的意見, 促進事物向好的方向轉換。

3用問候化解冷漠

雖然社會環境開放自由了, 可很多人也猛然發現, 繁華的大世界透出無情的冷漠, 外界的繽紛和內心的孤寂形成巨大反差。 一項調查顯示, 80%的中國人不願意主動與陌生人說話。 同事之間提防競爭多於溫情合作;多年比鄰而居, 卻互不相識;面對別人的痛苦, 很多人選擇當看客, 以免惹是生非。 冷漠是一種可怕的社會心態, 日積月累會侵蝕人們的良知, 讓人心變得麻木。

事實上, 感情需要培養、交流與增進, 善良是人們內在的天性,

交往是根本心理需要。 要想融化冷漠的堅冰, 首先, 要提升自身修養, 體會傳統文化的精華, 培養自己的“道德商數”, 讓自己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其次, 關愛瞭解身邊的人, 積極參加社交活動。 也許打個招呼、問候一聲, 人心之間樹起的高牆就能無形中倒塌。

4誠意足看穿忽悠

小品王趙本山的《賣拐》系列小品, 在娛樂大眾、成就了“大忽悠”的同時, 也讓“忽悠”這一普遍存在的社會心態成為流行。

小品中帶點狡黠幽默、又不乏智慧的“忽悠”, 帶給了我們歡樂。 然而, 現實生活中, 在利益的驅動下, “忽悠”很快變了味, 變成了一種赤裸裸的欺騙手段, 給人們原本已經十分脆弱的人際信任再次蒙上了一層陰影。 有人利用特殊關係, 傳遞模糊虛假資訊,

以牟取私利;有人利用他人的單純和信任, 信口開河、損人利己。 忽悠讓整個社會陷入虛偽迷惘的氣氛中, 喪失對錯是非的基本判斷。

面對到處存在的忽悠迷霧和陷阱, 真誠應該是最好的消毒劑。 對自己真誠, 就能深入地瞭解自己, 坦誠地接納自己, 做到不掩飾、不跟風, 不容易“被忽悠”;對別人真誠, 就可以消除人際關係中不必要的誤解, 坦誠相對、達成共識, 胸懷坦坦蕩蕩, 沒必要“忽悠”別人。

5多積累不靠炒作

在社會大舞臺上展示自己、推介產品, 原本是一件無可厚非、甚至頗具創意的事情, 然而, 很多人卻劍走偏鋒、過度炒作, 結果不僅倒了大家的胃口, 自己也迷失方向。

遠到芙蓉姐姐、鳳姐的怪異造型, 近到“座在寶馬車裡哭”的拜金言論、孫悟空的“故里之爭”,

無不是在突破社會行為、倫理甚至個人隱私的底線, 利用大眾好奇窺視的心理, 吸引大家的眼球。

在這樣熱鬧炒作的社會環境中, 堅守一份內心的寧靜和目標顯得那麼寶貴。 不妨像孔子那樣, “吾十五而志於學”, 試著甘於寂寞, 不為外界的浮華所動;學會積累, 爭取厚積薄發;同時, 相信自己的信念和選擇, “仰不愧於天, 俯不怍於人”。

6有善心無需炫富

社會的變革, 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於是, 炫富和張揚成了一些富人, 特別是富二代標識個人價值和身份的行為。 他們炫名車豪宅、瘋狂買名牌, 甚至諷刺普通人, “你們一輩子見不著的東西, 我買了幾天就不喜歡了”。

炫富, 在某種程度上, 是一種心理不成熟、不安全的表現。財富來的過分容易、甚至不正當,容易讓人產生不安,只能借助虛張聲勢填補內心空虛。因此,在對待財富上,不妨學習“股神”巴菲特,別把金錢死死攥在自己手裡,把財富用於幫助他人;此外,對子女,不要讓他們享受現成的財富,而是培養創業和奮鬥精神,用家長的言傳身教教會孩子胸懷慈善之心,盡能力幫助更多的人。

7常幫人別老裝窮

貧富差距擴大,不法投機等現象的存在,使國人產生了強烈的仇富心理。不斷發生的李剛、藥家鑫等事件,加劇了貧富的對立,使人心沸騰。與炫富相反,一些人選擇了裝窮,他們不一定真窮,但害怕別人影響自己的丁點利益,喜歡哭窮,把自己打扮成弱勢群體。

殊不知,習慣了裝窮,內心會更加缺乏不安全感,還會影響自己的人際圈子。對於金錢,最好的辦法是客觀審視自己獲得財富的方式,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同時力所能及地扶危濟困,幫助他人共同致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8會合作融化暴戾

暴戾和炫富可以說是孿生兄弟:一個炫耀財富,一個炫耀武力。雖然方法不同,但兩者都背離了團結互助的人際交往法則,使得人人自危,陷入“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市場化導致的過度競爭,使人們的關係處於敵對排斥之中,缺少合作和理解;人性化理念的缺失,使人們解決問題方式走向極端。要想讓社會多一些仁愛和諧,我們每一個都要學會與人合作、理解他人,對弱勢群體多些關愛和幫助,試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善意的春風吹走暴戾。

是一種心理不成熟、不安全的表現。財富來的過分容易、甚至不正當,容易讓人產生不安,只能借助虛張聲勢填補內心空虛。因此,在對待財富上,不妨學習“股神”巴菲特,別把金錢死死攥在自己手裡,把財富用於幫助他人;此外,對子女,不要讓他們享受現成的財富,而是培養創業和奮鬥精神,用家長的言傳身教教會孩子胸懷慈善之心,盡能力幫助更多的人。

7常幫人別老裝窮

貧富差距擴大,不法投機等現象的存在,使國人產生了強烈的仇富心理。不斷發生的李剛、藥家鑫等事件,加劇了貧富的對立,使人心沸騰。與炫富相反,一些人選擇了裝窮,他們不一定真窮,但害怕別人影響自己的丁點利益,喜歡哭窮,把自己打扮成弱勢群體。

殊不知,習慣了裝窮,內心會更加缺乏不安全感,還會影響自己的人際圈子。對於金錢,最好的辦法是客觀審視自己獲得財富的方式,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同時力所能及地扶危濟困,幫助他人共同致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8會合作融化暴戾

暴戾和炫富可以說是孿生兄弟:一個炫耀財富,一個炫耀武力。雖然方法不同,但兩者都背離了團結互助的人際交往法則,使得人人自危,陷入“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市場化導致的過度競爭,使人們的關係處於敵對排斥之中,缺少合作和理解;人性化理念的缺失,使人們解決問題方式走向極端。要想讓社會多一些仁愛和諧,我們每一個都要學會與人合作、理解他人,對弱勢群體多些關愛和幫助,試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善意的春風吹走暴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