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三句話竟可確保一輩子不患癌

一權威醫學專家說:“實事求是地講, 我的心理狀態一般, 並不比別人高明, 我調整心態的方法, 不外乎三句話———總結自己, 學習人家, 耐心調節未來。 ”

第一句: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 調整自己現在的生活。 遇到事情, 先想想過去遇到類似的事情是怎麼處理的, 結果如何, 整理出來, 才知道現在應該怎麼做。 “我特別愛運動, 平時經常爬山。 我以前住8樓, 20年來堅持不乘電梯。 常有人善意地提醒我注意保護關節, 但我很自 信, 覺得自己的關節沒問題, 結果最近關節開始不適了。 ”程書鈞說, 老了不能過分自信, 還是要關愛身體。

第二句:通過看書、讀報、交流等途徑學習別人的經驗, 然後再去實踐。 “我常看一些有科學道理的心理學科普書籍,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能説明自己的書。 ”程書鈞強調, 人一定要多交流, 不要把自己孤立起來, 積極參與各種力所能及的社會文娛、旅遊等活動。

老年人必須走出小環境, 進入大自然, 加強與環境和人的交流對健康極有好處。

第三句:自我改變要有耐心, 不要操之過急。 人的很多習慣是一輩子養成的, 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解決。 從理論認識到實踐有距離, 但要堅持下去。 另外,

凡事不可以要求過高, 不要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 量力而行, 盡力而為。 對已經擁有的東西要滿足, 別老覺得自己啥也不行。

專家提出, 從精神狀態來說, 人最好永遠不要退休。 即使離開了現在的工作崗位, 也要堅持工作到最後一刻。 “我並不是要求老年人都朝九晚五地上下班、 掙工資, 而是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水準和掌握的本領, 換一種方式去發揮餘熱, 繼續奉獻給社會。 與此同時, 老人的身心也能保持在積極狀態。 ”程書鈞解釋說, 如 果人在精神上退休了, 就會失去價值感;待在家裡什麼也不做, 生命處於停滯狀態, 身心機能都會下降。

他建議, 國家可以建立一些老年基地, 給老有所為者提供優美舒適的環境。 在這裡, 音樂家可以教人唱歌,

畫家可以教人畫畫, 科學家可以做科普。 知識層次 不高的老人可以在社區發揮作用, 比如身體好的大媽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做志願者, 照顧老弱病殘;會修水電的、會理髮的老人, 可以義務幫忙。 當然, 這些都需要政 府、社區來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