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痛痛痛別只貼貼貼,骨質疏鬆得堤防

風濕

1激素治療會導致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以全身性骨代謝障礙為特點的疾病, 而風濕免疫科的患者常常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風濕骨病、關節炎等所致骨吸收和骨破壞增加。 比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現近關節端或關節周圍的骨質疏鬆, 這與疾病活動度及關節局部症狀有關。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 即使有雌激素的保護, 但是由於免疫炎症因數作用于成骨細胞、破骨細胞, 引起自身免疫性骨破壞的發生, 也會出現骨量流失、骨質疏鬆。

另一方面, 風濕病患者需長期應用激素治療, 激素會引起以損害骨代謝為本質的繼發性骨質疏鬆。 有文獻報導, 在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中, 骨折發生率約為30%~50%。 即使在小劑量激素治療時, 骨折風險也隨著每日劑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停藥後骨折的風險可逐漸降低或接近原來水準。

生理量的糖皮質激素對於維持骨代謝的動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治療量的糖皮質激素卻是繼發性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

2定期複查很重要

風濕免疫病相關的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表現與其他類型的骨質疏鬆症狀表現相同, 早期可無明顯臨床症狀, 只能通過影像學進行診斷。 雙能X線測定骨密度是目前公認的判斷骨質疏鬆的有效方法, 這也是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的診斷標準及監測指標。 定量電腦斷層掃描、定量超聲測定、X線等也可以協助評估骨質疏鬆。 美國風濕病學會對糖皮質激素誘導的骨質疏鬆防治共識建議, 開始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 測量基礎骨密度,

以後每6個月複查1次;接受預防骨丟失者, 每年複查1次。

3適當增加負重鍛煉

如何治療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使用任何劑量的糖皮質激素, 均應給予最基礎的抗骨質疏鬆治療, 即補充鈣與維生素D, 外源性增加鈣的攝入並提高鈣的吸收利用。 雙膦酸鹽類藥物目前已成為抗骨質疏鬆治療的一線用藥, 可以抑制骨吸收、減少骨丟失。 還有一些其他類藥物如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硬骨素等, 也在臨床上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 但是最重要的, 仍然是對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 骨質疏鬆症患者應當注意維持正常體重, 適當增加負重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