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脈高壓性胃病病因是什麼?
胃是我們的一大消化器官,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都是需要先到胃部當中的。 隨著胃部分泌的胃酸, 再加上胃部的蠕動, 這些食物才能夠得到有效消化, 進而也可以為身體補充足夠的營養。 可是在生活中腸胃也是容易患病的, 比如門脈高壓性胃病, 那麼門脈高壓性胃病病因是什麼?
門脈高壓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PHG)系指門脈高壓病所伴發的一種特殊類型的胃黏膜病變,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1985年McCormack等報導了門脈高壓患者的胃黏膜和黏膜下血管擴張, 無炎症細胞浸潤, 並將這些黏膜病灶稱之為充血性胃病或閘脈高壓性胃病。 PHG是門靜脈高壓的常見併發症, 多由肝硬化門脈高壓引起, 但亦可見於非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中, 如肝外門靜脈阻塞、Budd-Chiari綜合征等。
病因
目前的觀點認為PHG是由門靜脈高壓、胃黏膜血流動力學改變、胃黏膜防禦屏障破壞以及血管活性物質水準的改變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臨床表現
PHG患者常有不同程度上腹不適、慢性腹瀉、飽脹、噯氣、食欲低下, 甚至上腹疼痛等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症狀。 有些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為首發症狀, 多數為小量的慢性出血, 可自行停止,
檢查
1.胃鏡檢查
內鏡下表現為各種形態的充血性紅斑(尤其是蛇皮征、馬賽克征、櫻桃紅斑)和糜爛,
2.超聲內鏡
胃壁增厚, 門靜脈、脾靜脈增寬, 或有門脈側支迴圈建立。
3.腹部CT
CT顯示胃壁內層延遲期強化, 胃底黏膜呈結節樣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