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

中低度近視不可小覷 定性診斷十分重要

一直以來, 在不少人的認識裡, “近視”這種眼疾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甚至將它稱為“疾”都有點小題大做的意思。 究其原因, 是因為在我們身邊存在不少戴眼鏡的人, 卻很少聽到他們的抱怨, 無論是關於視力問題加重還是生活中的種種不便。 所以很多人認為得了近視, 配一副框架眼鏡就好, 無需加以重視。 然而,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將所有的近視眼都一視同仁, 無疑是大錯特錯的。 “近視”這一眼科疾病有著龐大的“家族”。 在這個可怕的“家族”裡, 有著兩大主要流派——“單純性近視”和“病理性近視”。 或許您要問,

這兩種近視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說來, 近視以單純性近視較為普遍。 單純性近視的發生率高, 易矯治, 併發症少, 其中的高度近視發生率也相對較低。 像前文提到的, 僅靠一副框架眼鏡就能解決基本需求的, 多為單純性近視。

單純性近視有一個可怕的“兄弟”, 叫做病理性近視。 可能您以前從未聽過它, 它卻是很多眼科專家最為頭疼的眼科疾病之一, 患者對它更是聞風喪膽。 病理性近視和單純性近視雖同屬近視範疇, 可兩者發病機理和危害程度卻相去甚遠。 病理性的近視致盲率要遠遠高於單純性近視, 而它所帶來的可怕併發症, 才是使得病理性近視稱為“視力殺手”的重要原因。

攻克病理性近視一直是眼科與視光學界的重大課題。

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變性裂孔和脫離, 黃斑出血、變性...這些駭人聽聞的眼病都是病理性近視常見的嚴重併發症。 並且醫學臨床與實踐上早已證實:黃斑變性、出血, 視網膜脫離常常是被當作高致盲性疾病來對待的。

除此之外, 病理性近視的併發症還有後鞏膜葡萄腫和斜視、弱視等。 後鞏膜葡萄腫帶來眼睛的主要變化是後部鞏膜的變薄和向後膨隆, 影響眼睛健康。 斜視、弱視則使人從小產生低視力。

高度近視跟病理性近視有著莫大的關聯。 一般說來, 單純性高度近視, 其近視度數雖高, 但發展到一定時期可趨於穩定。 而病理性近視佔據了高度近視的大多數, 並且在成年之後亦會繼續發展, 使患者進入無休止的痛苦當中。

但如果您因此認為中低度近視患者就是“絕對安全”的, 那就錯了。

MCT技術原創設計師王教授指出:近視度數是否達到600度的確是診斷病理性近視的標準之一, 但並不是一道絕對標準。 視網膜、視神經是否改變, 這才是診斷的主要標準。 舉個例子, 一個6歲小孩患有病理性近視, 但他的近視度數可能還沒達到600度。 所以, 近視的定性診斷不能一刀切,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事實上, 近視度數只有200度、300度, 卻發生了視網膜脫離的患者, 也是存在的。 王教授曾經接待過的兩位患者, 一位年僅二十幾歲, 近視度數200;另一位四十歲, 近視度數300;均發生了視網膜脫離。 而視網膜脫離帶來的, 不僅是嚴重的身體健康受損, 還會帶來精神上的傷害。

那位四十歲的患者在經過患病、離異、公司倒閉這一系列的打擊後, 最終選擇了絕路, 讓身為醫生的王教授唏噓不已。 而這慘劇, 在非專業人士看來, 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王教授強調:近視的定性診斷十分重要。 患者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因為自己近視度數低, 或者度數趨於穩定, 就忽視了眼部健康檢查。 需知, 任何大病都是由小病而始。 定期進行眼部檢查, 是對我們眼睛負責的表現。 視力表、視覺檢查、裂隙燈檢查、檢眼鏡檢查、眼底鏡、眼壓計、眼底照相, 這些檢查缺一不可。 其中, 眼底照相針對高度近視或者近視發病年齡在6歲之前的患者, 最好早日做近視的定性診斷, 排查病理性近視。

此外, 王教授還特別提出,

對於有打算進行鐳射手術的近視患者, 近視的定性診斷十分有必要。 因為如果患者罹患的是病理性近視, 那麼即便做了鐳射手術, 視力還是有回退的可能, 治標不治本。 另外, 患有近視的產婦在選擇分娩方式前, 也需要告知醫生自己的眼部健康情況, 酌情考慮是否需要進行剖腹產。

對於病理性近視的矯正與控制, MCT技術經過17年的研究與推廣, 擁有了一套效果卓越的經驗辦法。 假如一個病理性近視患者的近視度數兩年增長200度, 戴上採用MCT技術設計的角膜塑形鏡後, 每年只會增長25度左右。 這種控制效果, 普通RGP是遠遠不能達到的。 由此看來, MCT技術無疑是近視患者的福音, 尤其對於病理性近視患者而言, 更是為視力健康保駕護航的指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