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一粒泡騰片引發的悲劇

一粒小小的泡騰片, 導致18個月的小牧浩窒息並最終因腦部缺氧時間過長, 搶救無效死亡…

18個月大的小牧浩, 如果有記憶, 這個世界留給他的最後記憶應該是一粒會冒出很多氣泡的美麗小藥丸。

因為這粒小小的藥丸, 導致小牧浩窒息並最終因腦部缺氧時間過長, 搶救無效死亡。

4月27日晚10點多, 小牧浩因為感冒發燒, 在一家省級醫院掛吊針。 除了輸液, 醫生還配了兩盒藥, 一盒“娃娃甯泡騰片”, 藥盒上有一張醫院貼的服用標籤, 上面寫著“口服”;同時配出的還有一盒“柴黃顆粒”, 服用標籤上寫著“沖服”。

輸完液後,

坐在輸液室裡的母親心疼地看著孩子, “吃藥吧, 吃完藥寶寶就好了。 ”小傢伙似懂非懂地由母親掰開嘴, 母親從標明“口服”的“娃娃甯泡騰片”盒子裡拿出一粒直徑約6毫米的藥丸, 塞進寶寶嘴巴, “嘴巴張開, 再喝點水下去。 ”母親在喂完藥後, 習慣性地輕輕拍打著孩子。

過了10多秒鐘, 孩子的手腳突然抖動起來, 緊接著開始劇烈地咳嗽, 嘴邊也慢慢變成了青色。 看著兒子表情異常, 搖晃他的身體也沒有反應, 年輕的母親一下子懵了!“當時就感覺他肯定是噎著了。 ”

這突如其來的意外讓年輕母親變得十分緊張, 手足無措。 在一旁的孩子父親牧華還算清醒, 立即抱起孩子喊來醫生。 用力拍打背部, 催吐, 很多方法試過後, 小牧浩的症狀還是沒能得到解決。

而此時, 孩子的心跳和呼吸都已經十分微弱, 被送進搶救室進行手術。 切開氣管後, 醫生終於取出已經化為一攤水的泡騰片殘跡。 一直折騰到28日清晨, 但小牧浩還得繼續留在監護病房觀察。

原本以為東西取出後, 兒子總該脫離危險了。 可當天下午, 仿佛晴天霹靂, 醫院發出通知:牧浩因腦部缺氧時間過長, 搶救無效死亡。

孩子意外夭折教訓慘痛

牧華說:“我們以前沒有用過這種藥, 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服用, 看醫院在上面那麼清楚寫著‘口服’, 而且另一個又標了‘沖服’, 肯定相信醫院是不會搞錯的, 哪知道……”牧華哽咽了, 再也說不出話。

藥劑師說, 一般來講治療感冒的泡騰片都是需要放入水中沖服的, 很適用于兒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藥丸困難的患者。

但如果直接放入口中, 就需要特別小心了, 特別是對小孩子。 因為這類藥片在化解時需要大量水, 而且同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如果孩子在服用時, 藥片進入喉嚨, 會將周圍的水分都吸收過來, 再產生二氧化碳, 很容易導致兒童窒息。

這個悲劇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如果, 牧浩的父母在給孩子喂藥前仔細看了說明書;如果, 藥房工作人員標明“沖服”而不是“口服”……沒有那麼多如果, 悲劇已經發生。

18個月的鮮活小生命, 就因為一次本不該發生的意外而消失了, 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