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雖營養 要選對方法去吃
吃魚也要健康的吃, 否則會出現問題的。
1.生吃魚片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 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 極易感染肝吸蟲病, 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家介紹, 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 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 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 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症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 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 甚至死亡。
2.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 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症。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 所以儘管魚膽味苦, 總有人躍躍欲試。 擅吃魚膽極其危險,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 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
3.空腹吃魚可能導致“痛風”
在減肥(減肥食品)風潮日盛的今天, 不少人喜歡只吃菜不吃飯, 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 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 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 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 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4.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 因此喜歡活殺現吃, 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 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 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 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 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 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 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 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 營養成分不充分, 口感也並非最好。
不可否認, 魚的確是很好的健康食品, 但食魚有道, 才能對你的健康真正有益。
空腹吃魚肉是否浪費蛋白質
現在有種說法稱“空腹吃魚肉會浪費蛋白質”, 理由是當身體需要能量時,
其次, 蛋白質的消耗需要考慮空腹的程度。
第三, 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明白說空腹吃魚肉會“浪費蛋白質”, 這種說法實在是太天真, 這完全沒有搞懂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 人體的物質代謝是有程式的, 攝入的蛋白質先要到肝臟, 然後分配到各個組織器官用於合成, 其它部分同體內本身組織分解的氨基酸組成人體內的氨基酸庫。 即使身體能量不足時, 攝入的蛋白質也是先用於身體的合成需要, 然後再分解,而不是吸收就分解,這不能稱之為浪費。
其實,真正要說到蛋白質的浪費,應是攝入過量的蛋白質。人體對蛋白質的利用是有限制的,不是攝入多少都可以用於合成,而且人體對於攝入過量的蛋白質沒有儲存功能,多餘的蛋白質通過代謝,最終從尿中排出,這才是蛋白質的浪費。不但如此,過多的蛋白質代謝後通過腎臟排出,增加了腎臟的壓力,造成腎功能的慢性損害。
其實,真正要說到蛋白質的浪費,應是攝入過量的蛋白質。人體對蛋白質的利用是有限制的,不是攝入多少都可以用於合成,而且人體對於攝入過量的蛋白質沒有儲存功能,多餘的蛋白質通過代謝,最終從尿中排出,這才是蛋白質的浪費。不但如此,過多的蛋白質代謝後通過腎臟排出,增加了腎臟的壓力,造成腎功能的慢性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