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蝦蟆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經》

【拼音名】Há Má

【別名】蛙黽(《國語》), 蟈(《周禮》), 蟹蟆(《爾雅》), 土蛙(《現代實用中藥》)。

【來源】為蛙科動物澤蛙的全體。

【炮製】《雷公炮炙論》:凡使蝦蟆, 先去皮並腸及爪子, 陰乾, 然後塗酥炙令幹, 每修事一個, 用牛酥一分, 炙盡為度。

【性味】

甘, 寒。

①《本經》:味辛, 寒。

②《日華子本草》:冷, 無毒。

③《本草衍義補遺》:味甘, 性寒。

【歸經】《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 健脾消積。 治癰腫, 熱癤, 口瘡, 瘰鬁, 瀉痢, 疳積。

①《本經》:主邪氣, 破癱堅血, 癰腫陰瘡。 服之不患熱病。

②《藥性論》:塗癰腫及治熱結腫。

③《日華子本草》:治犬咬及熱狂, 貼惡瘡, 解煩熱。

④《醫林纂要》:滋朋助陽,

補虛羸, 健脾胃, 殺疳積。

⑤《現代實用中藥》:清熱解毒。 煮食, 治熱癤、瘡毒;製成黑燒, 治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 外用:搗敷、研末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