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心理是個大問題
1872年8月, 一艘開往美國三藩市的船從上海港起航向東, 載著30名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美幼童離開故土, 其中不乏詹天佑、唐紹儀等日後的“大家”。 那時的小留學生們一定想不到, 140多年後的今天, 中國有超過450萬人追隨他們的腳步, 前往國外求學、遊歷、鍛煉自己。
隨著留學生的增多, 很多問題接踵而來。 因心理問題自殺、炫富遭撕票、虐待同學……駭人聽聞的新聞層出不窮。 一件件惡性事件的背後是長期被忽視的留學生心理問題:一項針對日本中國留學生的調查發現, 超過33%的在日留學生處於輕度甚至中度抑鬱狀態。
“小留學生”:物質享受誘惑大, 自律性差易衝動
很多家境良好的家庭在孩子還未成年時, 就計畫送他們出國, 接受海外的優質教育, 感受異國的風土文化。 然而, 因年齡小、心理不成熟引發的問題比比皆是。 2015年9月, 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加拿大被綁架、撕票, 網上炒得沸沸揚揚。 該案件固然讓人惋惜和氣憤, 但只有20歲出頭、還是學生的受害者長期開著豪車出入當地“跑車俱樂部”的行為也值得深思。 因家庭富裕, 追求更好生活本沒有錯, 在國外買車的年輕學生也比比皆是, 但一個學生開著價值數百萬人民幣的豪車, 是否有必要?
受害者15歲前往加拿大留學, 在一個本該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年紀, 獨自前往陌生國度生活,
獨自生活也是對自理、自律能力的考驗。 在中小學就留學海外的孩子, 大多家境殷實, 自小被長輩寵愛有加, 生活上有人一手包辦, 自理能力較弱。 當這些“王子公主”在海外被做飯、繳費等瑣事困擾時, 心理落差不言而喻。 很多小留學生也未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在國內本就缺乏自律的他們, 到了國外更難從容應對各方面的壓力。
出國後, 小留學生還可能與以前的朋友關係變得淡薄。 若性格內向, 人際關係處理不得當, 就會使自己陷入“社交障礙”, 圈子越來越小, 甚至產生孤獨、嫉妒等不良情緒。 加之人情社會中成長的孩子規則意識薄弱, 一時衝動做出違法的事不在少數, 有的甚至被判重刑入獄。
“大留學生”:文化隔閡難打破, 經濟負擔壓力重
“小留學生”問題不少, 並不代表“大留學生”事事順利。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 “大留學生”的人格健全、學識廣博, 很少做出出格的事, 但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可能更為嚴重。
首先面臨的就是心理落差。 不少“大留學生”是為了到國外尋求更好的學術發展。 但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學習氛圍中,
其次, 經濟壓力增大。 在國外, 尤其在英美等發達國家留學的成本不低, 租房、學費、生活費都是不小的開支。 公派留學生大多家境一般, 無法提供支援。 於是, 打工、自己做飯做家務、減少社交就成了他們開源節流的方法。 留學生活看似輕鬆, 但很多“大留學生”課業壓力繁重,
最後, 很多人怕遠在國內的親人擔心, 出門在外“報喜不報憂”, 自然很多困難也不願告訴家人。 壓力得不到宣洩, 抑鬱和焦慮等負面情緒就會積壓。
出國留學別太早
留學雖然是提升孩子學業能力和增加見識的好方式, 但並非所有孩子都適合留學。
第一, 留學前一定要確定孩子的意願, 父母不應該過多強迫。 留學是個辛苦的過程, 只有孩子心理上準備好了, 出國後才有克服困難的覺悟。 父母應該多和孩子交流, 確定其出國的意願, 選擇合適的時間, 事先制訂好計畫。
第二, 出國留學別太著急。 很多家長都希望能早點送自己的孩子出國,
第三, 外向的孩子更適合留學。 外向、樂觀的孩子能更快度過留學初 期的孤獨和苦悶, 也能讓他們交到更多朋友。 此外, 西方文化更為開放, 樂觀健談的孩子更容易被西方文化接納, 可以減少文化上的隔閡。
最後, 無論是家人還是留學生自己都應知道, 留學目的不是出國旅遊和享受, 而是生活上和學業上磨煉自己。 雖然國外的環境和教育條件比較好, 但不代表留學生活就一定過得輕鬆。 在國內的親戚朋友應給予留學生更多的關心和問候, 不要施以壓力,要及時瞭解他們在思想上、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讓留學生的心理狀態更陽光一些。留學生也需要更好地歷練自己,留學生活才能更精彩。▲
不要施以壓力,要及時瞭解他們在思想上、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讓留學生的心理狀態更陽光一些。留學生也需要更好地歷練自己,留學生活才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