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除濕熱最好的中成藥?

現代很多人體內都有濕氣, 體內有濕氣不僅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 還會給人體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人體內如果有濕氣不僅會影響人的食欲, 而且還容易長粉刺、痘痘、有些人還經常覺得口苦、口臭或者是嘴裡邊有異味, 因此, 體質濕熱的人一定要好好調養, 除濕熱最好的中成藥?

治療濕熱重的中成藥

人參健脾丸

組成:由人參、白術、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陳皮、青皮、六神曲;穀芽、山楂、芡實、薏苡仁、當歸、枳殼等藥物組成。

功能:健脾養胃, 消補兼施。 口服每次6-12 克, 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組成:含附子、黨參、白術、乾薑、甘草等中藥。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 每日3次。 孕婦慎用。

龍膽瀉肝丸

成份: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地黃、炙甘草。

功能:清肝膽, 利濕熱。 用於肝膽濕熱, 頭暈目赤, 耳鳴耳聾, 脅痛口苦, 尿赤, 濕熱帶下。

加味香連丸

主要功效:清熱祛濕, 化滯止痛。

適用病症:大腸濕熱所致的痢疾, 症見大便膿血、腹痛下墜、裡急後重。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6g, 一日3次。

藥性分析:方中黃連, 清熱燥濕, 止瀉痢, 為君藥。 黃芩、黃柏加強黃連清熱燥濕之功, 共為臣藥。 白芍、當歸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氣止痛;厚樸、枳殼、檳榔、木香行氣和中,

行滯止痛;吳茱萸溫中燥濕止瀉, 也制苦寒之品, 為佐藥。 甘草健脾和中, 調和藥性, 為使藥。 諸藥合用, 共奏清熱祛濕, 化滯止痛之功。

濕熱重如何飲食調理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 但這些菜也偏濕, 不能吃得太多,

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 以清除濕氣。 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 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 有利濕作用。

茶:偏于溫性的艾葉、佩蘭, 可以除濕, 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 每天泡茶喝, 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作料:生薑、大茴香、桂皮等香料, 具有祛寒、除濕、發汗等功效, 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濕熱的季節粥也是很好的選擇, 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 每天煮粥喝, 健脾祛濕養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 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 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後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 可以用炒山藥和炒雞內金, 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 每天一勺沖著喝,

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