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肥胖問題嚴重 8守則控兒童體重

兒童肥胖不是福 小胖子盛行率高

把孩子養成過重的小胖子, 可能是“害”不是愛!兒童肥胖不是福, 在臺灣, 大約每4個兒童就有1個體重過重或肥胖, 即便近幾年減肥風氣盛行, 還是無法讓小朋友體重過重的趨勢減緩。 肥胖的孩子長大後持續肥胖的比例高達八成, 而且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跟著增加。 如何讓孩子回到健康的體重, 已成為家長重要的課題。

正在發育期間的兒童及青少年的肥胖如何分別?臺灣肥胖醫學會醫師楊智堯表示, 要定義的方式較複雜, 比較容易計算的有幾個 :

1.以BMI來定義::孩童及青少年肥胖的值分別為25kg/m2 及30kg/m2。

2.以同年齡層BMI的百分位來看, 超過85百分位時為過重, 超過95百分位時則為肥胖。

3.以體重來算, 超過同年齡體重平均20%也算肥胖。

兒童肥胖成因多 三高飲食是幫兇

兒童肥胖的原因包括家庭環境、社會因素、生活型態、心理因素、遺傳因數、及新陳代謝異常等, 但是, 最根本的因素還是吃的得多動的得少。 近幾年3C產品充斥, 兒童接觸電視、電腦、網路、手機的時間大增, 於是養成少動久坐的不良習慣。 電視網路媒體大量播放各種食物及飲料的廣告, 也成了過度飲食的幫兇。 父母親的生活飲食習慣也會成為孩子的“榜樣”, 如果家長自己的飲食都是高糖、高鹽、高脂, 孩子“遺傳”這三高的飲食習慣後,

肥胖也只是遲早的事。

肥胖影響兒童健康 成年後易罹病

眾所皆知, 肥胖會增加許多疾病的罹患率, 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大腸癌、乳癌、不孕症等。 若兒童從小就肥胖, 成人後罹患這些疾病的比例也會更高。 以高血壓為例, 研究指出, 肥胖兒童未來罹患高血壓的危險性是非肥胖兒童的10倍之多。 甚至發病年齡也會年輕化, 許多肥胖的兒童到了青少年, 就已經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等。 在心理健康方面, 肥胖的孩子有較高比例的社交障礙、憂鬱傾向、自信心不足等問題。

幫孩子控制體重8守則:

從吃早餐開始:從小就開始幫孩子準備營養均衡的早餐, 別太早讓孩子自己外食。 若不得已要外食,

也要教導孩子選對食物。

灌輸正確飲食觀念:很多飲食觀念要從小開始教育, 例如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熱量概念、用餐時間、進食速度、均衡飲食、不挑食等。

不放零食飲料在家中:降低孩子吃到垃圾食物的機會。

限制3C產品使用時間:看電視、玩電腦、滑手機的時間越多, 身體活動的時間越少。

走出戶外增加活動量:假日安排親子戶外旅遊接觸大自然。

培養一個運動興趣:儘早讓孩子學會一些運動技能, 如游泳、球類、腳踏車等, 送他一個能健康一輩子的運動習慣。

以身作則當好榜樣:父母能做到才能要求孩子, 全家一起改變飲食一起動起來。

用鼓勵支持取代責備:一句鼓勵讚美的效果, 遠遠勝過一句責備的話。

孩子將來是否肥胖,

父母親扮演最重要的關鍵角色, 家長們一定要正視肥胖帶給孩子的身體負擔, 以及心理層面的影響, 教導孩子養成正確的均衡的飲食觀念, 才能讓孩子遠離肥胖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