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需謹慎用藥(1)
老年醫療保健已成為社會廣泛研究並日益受到重視的問題。由於人口老齡化,許多疾病的發生是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長,人老病多,特別是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治療的情況很常見,通常都用3~4種藥,也有用10餘種的並非少見。一般人認為病多服藥自然就多,但是,多種藥物同時使用,相互作用會影響治療效果,有的還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所以,老年人用藥也要講究其合理性,否則增加精神、身體負擔,得不償失。
首先要瞭解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因其自然衰老,機體各器官功能狀態、生理機能已經發生變化,與自己從前及年輕人是不能相提並論,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藥物效力動力學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常規用藥量已不適合,宜小劑量,或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人的反應情況再逐漸調整,以確保用藥安全。一般推薦量為成人的1/3量;還有人建議65歲以上減10%,75歲以上減20%,85歲以上減30%,個別老年人特殊情況下用藥個體化,也不能幹篇一律。
其次是給藥前要明確治療目的。老年病患者要根據自己當前身體實際情況,即主要矛盾是什麼,也就是需要治療的中心是什麼。有些情況下用藥未必有利,例如小腿浮腫在老年人比較常見,而有時檢查不出什麼具體病因,此時若給予利尿藥情況也未必能好轉,還可能招惹其他問題。老年人由於高齡,通常是坐多而活動少,小腿浮腫多半是生理性,夜間休息後能好轉,適當增加活動可能有益。再如輕度血壓增高的患者,完全不必用藥;有的血壓不穩定是由於睡眠或情緒不好所致,用降血壓藥是不解決問題的。
再次是做好醫患配合
醫生要把病情給患者講清楚,醫生儘量減少用藥的種類,簡化服藥方法,患者要理解醫生,並嚴格按醫囑服藥。
總之,老年人用藥雖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希望您學一點用藥常識,學會自己觀察療效、副作用和毒性反應,以及必要時減少某種藥或增加某種藥,以利於發揮藥物的最佳治療效果,毒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要知道人體對藥物是有耐受性的,有些藥物還不宜長期服用。應根據病情分療程、採用間斷的、交替的方法給藥。
一、先取食療,而後用藥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療的先用食療,此乃一舉雙得。例如喝姜片紅糖水可治療風寒性感冒。食療後仍不見效可考慮用理療、按摩、針灸等方法,最後選擇用藥物治療。
二、先用中藥,後用西藥 中藥多屬於天然藥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藥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藥確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先服中藥進行調理。
三、先以外用,後用內服 為減少藥物對機體的毒害,能用外用藥治療的疾病,比如皮膚病、牙齦炎、扭傷等等可先用外敷藥解毒、消腫,最好不用內服消炎藥。
四、 先用內服,後用注射 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針劑,以為用注射劑病好得快,其實不然。藥劑通過血流向全身,最後進入心臟,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臟。因此,能用內服藥使疾病緩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劑。
五、先用成藥,後用新藥 近年來,新藥、特藥不斷湧現,一般地說它們在某一方面有獨特療效,但由於應用時間較短,其缺點和毒副作用尤其是遠期副作用還沒被人們認識,經不起時間考驗而最終被淘汰的新藥屢見不鮮。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時最好先用中西成藥,確實需要使用新、特藥時,也要慎重,特別是對進口藥物尤其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