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頭尖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求原》
【拼音名】Lí Tóu Jiān
【英文名】Rhizome of Common Typhonium
【別名】芋頭草、小野芋、犁頭草、大葉半夏、犁頭七、土半夏、三角青、山半夏、小獨腳蓮、土巴豆、藥狗丹、芋頭七、金半夏、野附子、百步大興安嶺原、獨腳蓮、耗子尾巴、山茨菇、犁頭半夏、三步鏢、三角蛇、坡芋、觀音芋、野芋蛋、野芋荷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犁頭尖的塊莖及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yphonium divaricatum (L.) Decne.[Arum divaricatum L.]
採收和儲藏:隙秋季採挖,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犁頭尖, 多年生草本。 塊莖近球形、橢圓形, 直徑1-2cm, 褐色, 具環節, 節間有黃色根跡, 頸部生長1-4cm的黃白色纖維狀鬚根, 散生疣凸狀芽眼。 幼株葉1-2,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地邊、田頭、草坡、石隙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塊莖長圓錐形, 直徑為0.3-1cm, 表面褐色, 栓皮薄, 不易剝落, 稍有皺紋。 芽痕多貪薇一側, 鬚根痕扁布全體, 並有多數外凸的珠芽良。
顯微鑒別, 塊莖橫切面:木栓層較薄, 僅有4-5層細胞, 木栓細胞方形、長方形或扁平, 排列不整齊。 薄壁組織中可見大量分生組織, 薄壁細胞均棄滿澱粉粒。 粘液細胞多分佈於近木栓層的數層薄壁細胞間, 明顯大於薄壁細胞, 直徑60-180μm.
【化學成份】塊莖含生物鹼(alkaloids)和甾醇(sterol)。
【藥理作用】毒副反應:小鼠腹腔注射犁頭尖全草的氯信提取物1g/kg, 出現肌肉張力增加,
【性味】味苦;辛;性溫;有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散瘀止血。 主癰疽疔瘡;無名腫毒;瘰鬁;血管瘤;毒蛇咬傷;蜂螫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搗敷;或磨塗;或研末撒。
【注意】本品有毒, 一般外用, 不作內服。 孕婦禁服。 誤食會出現舌、喉麻辣,
【附方】①治跌打損傷:一、鮮犁頭草塊莖, 去外皮, 切一片包鹽菜葉或桂圓肉服下。 (《閩南民間草藥》)二、鮮犁頭尖全草適量, 加黃酒少許, 搗爛敷患處。 (《福建中草藥》)②治瘰鬁:犁頭草適量, 生鹽少許, 共搗爛, 敷患處。 (《廣民間常用草藥幻③洽蛇頭疔:犁頭尖鮮塊莖, 調雄黃少許搗爛, 敷患處。 (《福建中草藥》)④治外傷出血:一、 頭草適量, 搗爛, 敷傷處。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二、芋頭七, 研未, 撒布患處。 (《雲南中草藥》)⑤治蛇咬傷:鮮犁頭草全草, 洗淨。 搗爛敷, (《閩南民間草藥》)⑥治面頸生癬:犁頭草適量, 用醋磨塗患處。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⑦治胼低:鮮犁頭草塊莖, 搗爛敷之。 (《閩南民間草藥》)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散大瘡, 消惡毒, 去腐肉生新,
2.《陸川本草》:止血散毒。 治乳癰, 金瘡出血。
3.《實用中草藥》:叼削中解毒, 散瘀止血。 治外傷出血, 蛇頭療, 癬瘡, 蛇咬傷, 跌打損傷, 血管瘤。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