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揭示導致水果涼熱屬性的秘密
吃荔枝後的“上火”反應並不神奇, 那都是果糖在搗鬼。 除了給我們的舌尖一絲甜蜜之外, 荔枝果糖還會去搶佔葡萄糖的工作崗位。
除了果糖, “熱性”水果中還有一些引起機體反應的物質。 比如, 大量吃橘子可能會因為維生素C太多引起輕微的中毒反應, 抑或是因為胡蘿蔔素攝入太多“染”黃了鼻尖和手掌(很多情況下被誤認為是黃疸), 讓人呈現出面相上的病態。
至於水果的“涼性”, 在印象中, 似乎都跟“跑廁所”有關係。 比如雪蓮果就有這樣的本事。 但真實原因是,
還有一點, 就是“涼性”水果的水分含量都比較多, 這點對於乾燥季節補充水分確實會有一定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講鴨梨(含水70%左右)當然要比香蕉(60%左右)和橘子(55%左右)要“涼”多了。
此外, 在傳統觀念中, 很多水果的不同部位也有“涼”“熱”之分, 例如, “橘子上火”, “橘皮去火”, “荔枝上火”, “荔枝殼熬水下火”, 很可惜, 荔枝殼中斷然沒有能分解果糖的物質, 橘子皮也不能搞定過多的胡蘿蔔素, 相生相剋大多是人們的一廂情願。
這裡所展現的例子可能不足以完全概括水果對人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