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認識動脈硬化,早日自我防治

動脈硬化, 醫學上也叫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硬化是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也是對人體健康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 然而, 動脈硬化在發生、發展的過程中一般沒有自覺症狀, 因而很容易被人們忽視, 故往往釀成大禍。 為了幫助大家瞭解動脈硬化, 本文主要對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和防治做一些介紹。

動脈硬化的危害 許多人認為動脈硬化是中老年人患的疾病, 年輕人不會患動脈硬化, 其實, 這種看法是片面的。 動脈硬化一般起源于嬰幼兒時期, 此時動脈內膜可出現脂點或脂紋, 雖然不會立即發病。

但卻埋下了禍根。 隨著年齡的增長, 年輕發病者逐漸增多, 35歲左右進展最快, 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期後的婦女更為多見, 60歲以上的人可以說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

不少人認為, 動脈硬化是一個“不痛不癢”的病, 患了動脈硬化不必大驚小怪。 為什麼會有這種看法呢?這是因為人們患了動脈硬化之後, 一般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出現臨床症狀, 因此, 動脈硬化也被醫學界稱為“靜悄悄的疾病”。 其實, 動脈硬化是一個“溫柔的殺手”。 不一定哪天突然發作, 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致人於死命, 醫學上稱之為“猝死”。

我國每年因動脈硬化性疾病而猝死者達54萬多。 更有甚者, 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 可引起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血管性癡呆、腦血栓形成、腦出血、腎動脈硬化、四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等嚴重疾病。

我國每年發病為兩億多人, 死於心腦血管疾病者達268萬多人, 約占因病死亡者總數的60%。 平均每13秒鐘死亡1人, 令人觸目驚心!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不重視動脈硬化的防治, 聽任動脈硬化“自由發展”的結果。

引起動脈硬化的因素 動脈硬化的發生除了與遺傳基因和身體素質有關外, 很重要的發病原因是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不合理。 大量研究表明, 經常進食“五高食品”(高熱量、高動物性脂肪、高膽固醇、高糖和高鹽)者, 易患動脈硬化;缺少運動的人易患動脈硬化;吸煙者易患動脈硬化, 每日吸煙的支數越多, 患動脈硬化的危險性就越高;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人易患動脈硬化;行為方式不良、工作壓力過大者易患動脈硬化,

人們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下, 體內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 損傷了血管內壁, 進而導致動脈硬化;性情急躁、愛發脾氣、喜歡爭鬥的人, 易患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的徵兆 防治動脈硬化首先要瞭解它的發病徵兆, 但由於早、中期動脈硬化(包括某些晚期病例)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 所以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細察它的蛛絲馬跡。

(1)從年齡看動脈硬化:35歲左右是動脈硬化的快速發展期, 中年是動脈硬化的危險期, 到了老年期人人都不會倖免。 因此, 不論是否查出動脈硬化, 中老年人都應該主動做好動脈硬化的防治。

(2)從某些相關疾病看動脈硬化:對於患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黏和糖耐量降低者,

應該按動脈硬化進行治療。

(3)出現下列情況應該想到動脈硬化:①經常感到疲勞、四肢乏力。 ②血脂測定發現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 ③經常感到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 ④出現不明原因的耳鳴、耳聾、眩暈等。 ⑤時有心慌、胸悶、憋氣、心口痛, 此時, 不僅可能已經患了動脈硬化。 而且還要想到可能是冠心病、心絞痛發作。 ⑥不明原因的腿疼, 走路時或夜間小腿容易抽筋。 ⑦下肢稍涼或輕度麻木, 活動後易感疲乏。

動脈硬化的防治 當我們認識了動脈硬化的發病原因後, 就應該採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 儘早做好動脈硬化的防治。

(1)飲食調理:飲食的總熱量不宜過高, 一般以維持正常體重為度。 應儘量避免進食過多的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如動物內臟、肥肉、蛋黃、鰻魚、墨魚等。 為補充蛋白質, 可選食低膽固醇食物, 如牛奶、蛋白、魚肉、瘦肉、雞肉、鴨肉等。 每日進食膽固醇的量應小於300毫克。

對體重超重者(超過標準體重20%), 要控制食量。 提倡綠色食品, 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 香菇、木耳、海帶、紫菜等不僅含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而且能夠預防動脈硬化, 應該經常食用。

(2)適當運動:參加一定的體力活動, 對預防肥胖、鍛煉循環系統的功能和調整血脂代謝均有益, 是預防動脈硬化的一項積極措施。 體力活動應根據原來的身體狀況、體力活動習慣和心臟功能狀態來確定, 以不過度增加心臟負擔和不引起不適感覺為原則。 體育活動要循序漸進,

不宜勉強做劇烈運動。 提倡中老年人散步, 每日1小時左右, 可分次進行;也可做保健操, 打太極拳等。

(3)合理安排生活:應注意勞逸結合, 防止過度勞累;避免情緒激動, 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要有規律, 防止生活無度。

(4)戒煙限酒:堅決戒除吸煙, 可飲少量低度酒, 以提高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 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 提倡每天喝茶, 杜絕含糖飲料。

(5)藥物治療:每天服用下列藥物, 最好不要間斷。 活血化瘀藥物:可選用複方丹參片、銀杏葉片或通心絡膠囊, 每天2~3次, 每次2-3片(也可選用其他活血化瘀藥物)。

降脂藥物:血膽固醇升高者, 用他丁類藥物治療較為理想, 可服用阿托伐他丁, 每天10毫克。 服用3-6個月後, 要複查肝功能。 也可服用血脂康膠囊, 每天2-3次,每次2粒。甘油三酯升高者,可服立平之,每天1次,每次0。2克。

抗血小板藥物:每天服腸溶阿司匹林片25-75毫克,劑量遵醫囑。 抗氧化劑:下列藥物聯合應用:①施爾康片或善存片,每天1片。②維生素E,每天100毫克。③維生素C,每天200毫克。④硒蛋白片,每天80微克,或西維爾片,每天100微克。

蟲草膠囊或蜂膠片:每天2次,每次2~3片,以提高免疫功能。 同時患有高血壓者,最好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如依那普利片口服,每天1次,每次5-10毫克。

每天2-3次,每次2粒。甘油三酯升高者,可服立平之,每天1次,每次0。2克。

抗血小板藥物:每天服腸溶阿司匹林片25-75毫克,劑量遵醫囑。 抗氧化劑:下列藥物聯合應用:①施爾康片或善存片,每天1片。②維生素E,每天100毫克。③維生素C,每天200毫克。④硒蛋白片,每天80微克,或西維爾片,每天100微克。

蟲草膠囊或蜂膠片:每天2次,每次2~3片,以提高免疫功能。 同時患有高血壓者,最好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如依那普利片口服,每天1次,每次5-1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