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拉不出大便怎麼辦
有些人遇到三天拉不出大便的情況, 可以考慮是便秘的症狀, 便秘的發生往往與心理障礙有關, 許多便秘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焦慮情緒、強迫性態度和行為, 人們普遍認為這些不良心理因素通過抑制結腸直腸和盆底肌肉的外周自主神經活動引起便秘, 這削弱了腸道蠕動。 很多人有意識形態衝突、精神負擔、焦慮狀態、心理創傷、過度精神疲勞、緊張失眠等容易發生便秘的情況;很多人患有輕度便秘, 因為害怕便秘加重, 但這種情緒使便秘的症狀加重。 除了以上心理飲食, 身體方面的因素也很重要。
原發性因素
1 飲食因素一些人飲食過少, 食品過精過細, 食物中的纖維素和水份不足, 對腸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 腸蠕動緩慢, 不能及時將食物殘渣推向直腸, 在腸內停留時間延長, 水份過多吸收而使糞便乾燥。 進入直腸後的糞便殘渣因為量少,
2 排便動力不足排便時不僅需要肛門括約肌的舒張、提肛肌向上向外牽拉, 而且還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縮、屏氣用力來推動糞便排出。 年老體弱、久病臥床、產後等, 可因膈肌、腹肌、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減弱, 腹壓降低而使排便動力不足, 使糞便排不乾淨, 糞塊殘留, 發生便秘。 所以老年人多出現便秘。
3 拖延大便時間一些人把大便當作無關緊要, 可早可遲的事, 忽視定時排便的習慣;或因工作過忙、情緒緊張、旅行生活等, 拖延了大便時間, 使已到了直腸的糞便返回到結腸;或因患有肛裂和痔瘡等肛門疾病、恐懼疼痛、害怕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長大便間隔時間。 這都可能使直腸壁上的神經細胞對糞便進入直腸後產生的壓力感受反應變遲鈍, 使糞便在直腸內停留時間延長而不引起排便感覺, 形成習慣性便秘。
4 水份損失過多大量出汗、嘔吐、腹瀉、失血及發熱等均可使水份損失, 代償性引起糞便幹結。
繼發性排便困難?
1 器質性受阻 腸管內發生狹窄或腸管外受到壓迫時, 如腸管良性和惡性腫瘤、慢性炎症所引起的腸腔狹窄變小、巨結腸症引起的直腸痙攣狹窄、手術後併發的腸粘連、部分性腸梗阻等, 或腹腔內巨大腫瘤, 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 以及妊娠、腹水壓迫大腸等, 可控糞便通過受到障礙, 在腸管內停留時間過長, 形成便秘。
2 大腸病變 如肛門疾病(痔瘡、肛裂等)、過敏性結腸炎、大腸憩室炎、先天性巨結腸等疾病可引起大腸痙攣、運動失常, 使糞便通過不暢而發生便秘。
3 藥物影響 服用碳酸鈣、氫氧化鋁、阿托品、普魯本辛、嗎啡、苯乙呱定、碳酸鉍等, 及鉛、砷、汞、磷等金屬中毒都可引起便秘。 長期濫用瀉藥, 使腸壁神經感受細胞的應激性降低, 即使腸內有足量糞便, 也不能產生正常蠕動及排便反射, 因而導致頑固性便秘。
4 精神因素 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驚恐、情緒緊張、憂愁焦慮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等會使便意消失, 形成便秘。 另外還有神經系統障礙、內分泌紊亂、維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