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面根藤-中草藥大全

【出處】出自《分類草藥性》
【拼音名】Miàn Gēn Ténɡ
【英文名】Ivy Glorybind Rhizome, Herb of Ivy Glorybind
【別名】兔兒苗、狗兒秧、秧子根、打破碗、奶漿藤、面根草、狗兒完、小旋花、南面根、常春藤葉天劍、狗兒蔓、蒲地參、盤腸參、燕覆子、米線草、兔兒草、富苗秧、扶秧、走絲牡丹、鉤耳藤、喇叭花、狗耳苗、扶苗、扶子苗、旋花苦蔓、老母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Convolvu-lus japonicus Thunb.]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木, 高8-40cm。 具細長白色的根。 植株通常矮小, 蔓性, 光滑, 莖自基部分枝, 平臥, 有細棱。 單葉互生;葉柄長1-5cm;基部葉片長圓形,
長2-5cm, 寬1-2.5cm, 先端圓, 基部戟形, 上部葉片3裂, 中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 側裂片近三角形, 全緣或2-3裂, 葉基心形成戟形。 花單一腋生;花梗長於葉柄;苞片寬卵形;萼片5, 長圓形;花冠淡紫色或淡紅色, 鐘狀, 冠簷近截形中微裂;雄蕊5, 花絲基部擴大, 貼生於花冠管基部, 被小鱗毛;子房卵球形, 柱頭2裂, 裂片長圓形, 扁平。 蒴果卵球形, 外包宿存萼片。 種子黑褐色, 表面有小疣。 花期夏季。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從平原至高海拔的地方都有生長, 常見於農田、荒地、路旁。
資源分佈: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細長, 直徑約1mm, 表面灰黃色, 有細縱皺紋。 莖細長, 常盤曲扭卷, 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 有縱向棱線而扭曲;質脆, 易折斷。 葉互生, 有長柄,
葉片淡綠色, 多皺縮破碎, 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戟形。 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根莖含防已內酯(columbin), 掌葉防已堿(palmatine)。 葉含山柰酚-3-半乳苷(kaempferol-3-galacto-side)。
【性味】甘微苦;平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健脾;利濕;調經。 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小兒吐乳;疳積;五淋;帶下;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30g。
【附方】①治小兒脾弱氣虛:面根藤根、雞屎藤做糕服。 (《重慶草藥》)②治腎虛耳聾:鮮面根藤根、響鈴草各四兩。 燉豬耳朵服。 (《重慶草藥》)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白帶, 通月經並五淋, 小兒嘔吐乳症。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疳積和產後感冒。
3.《陝西植藥調查》:調經, 活血, 滋陰, 補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