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孩子“鋪路”到何時
目錄:
第一章:父母為孩子“鋪路”到何時
第二章: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教育寶寶是最好的呢
第三章:影響親子溝通的三個因素
父母為孩子“鋪路”到何時
晚上七點多, 在省城上大學的曉波突然敲開了家門。 父母非常驚訝, 不是週末, 不是假期, 孩子怎麼回家了?聞聽曉波打算退學, 父母更是震驚不已, 這還了得!我們好不容易供出你這麼一個大學生, 高興勁兒還沒過去, 剛剛開學一個月, 你卻要退學?!心急火燎的父母, 第二天就帶著兒子曉波來到了我的心理診室。
曉波為會要退學
剛進大學沒多久, 曉波就感到大學和高中太不一樣了。 這個班上的同學都很優秀, 能力也很強, 只是心眼太多, 不誠實, 很虛偽。 特別是在宿舍裡, 他覺得大家誰也不拿他當回事, 沒人聽他的, 沒人追隨他, 還經常會受到非擠和冷落。 看到同學三三兩兩的一起上自習、逛街, 他卻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交往。
曉波說:“不久前選舉班委會, 我競選體育委員, 卻沒幾個人投我的票, 我感覺自己很失敗。 上週末, 學校組織一次文娛活動, 其他同學都很積極, 但我不喜歡文娛活動, 就一個人獨自走開了。 都開學一個月了, 我仍感覺與同學相處很有距離感。 哎, 為什麼大學和高中不一樣了?高中的時候, 老師同學跟我關係很好, 由於是班幹部, 同學們差不多都圍著我轉。 可是, 大學裡與人相處太難了, 真讓我受不了了!就這樣, 我感到問題越來越多, 一大堆問題讓我看不到出路了, 就有了退學的念頭……”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
曉波的所謂一大難問題, 其實就是一個——面對大學新生活出現了適應障礙。
人與環境要不斷保持平衡, 如果失去平衡, 就需要改變行為來重建平衡。 這種由平衡到不平衡, 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迴圈反復的過程, 就是適應。 可以說,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
面對每一個人生的轉折,
逃避不是出路
退學就是出路嗎?心理諮詢最重要約是要啟發當事人的自我領悟。 於是, 我們就退學後的出路進行了討論。 曉波說出了自己的種種設想:一是轉班或轉校, 二是複讀明年重考, 三是在家裡自我調整好了再去上學, 四是實在不行就退學, 然後找個工作……從表面看, 曉波的每一種設想都未嘗不是一條出路。
悲衰的“鋪路工”適應障礙的根源
現在讓人費解的是, 為什麼曉波出現難以跨越的適應障礙?還有, 曉波幾次提到的大學和中學的不同, 為什麼中學的時候曉波似乎沒有人際適應方面的問?經過與曉波母親的溝通, 總算我到了曉波適應璋礙的根源。
曉波母親壓低了聲音說:“有一個秘密得告訴您。 孩子以前上學, 都是我們背地裡找熟人拉關係, 請客送禮, 讓學校老師給孩子特殊照顧, 就連當班幹部也是我們求老師特意安排的。 我們還時常找到孩子周圍的同學, 給同學們送禮物, 讓同學們和孩子好。 從小學就這樣。 到了高中, 我們還以種種理由把他的幾個同學請到飯店。 那時候,學校離家都不遠,都是鄉里鄉親的,同學老師也就給我們面子,加上我們孩子品行也不壞,也就沒有因人際關係出現過多少麻煩。由於這些事兒孩子都不大清楚,所以,他也就感覺人際關係處得挺好。”
這下,曉波適應障礙的病根找到了。本來,適應能力是人的一種固有的潛能。但是,由於家長的越佾代庖,孩子潛在的適應能力就被壓抑了。曉波就是這樣,過去靠家長給鋪好人際關係的路,自己坐享其成,缺乏真正自主的人際交往的直接經驗,沒有學會與人打交道,以致出現人際適應障礙想退學。
你打算“鋪路”到何時
說到曉波想退學的問題,曉波母親偷偷告訴我:為了不讓孩子退學,他們準備去孩子的學校一趟。一是看看老師,給老師送點禮,請老師給孩子點特殊照顧,安排一個班幹部什麼的;二是請請孩子的同學,讓同學們對他好一點。
看來,曉波母親還沒有意識到孩子問題的病根在哪裡,還要重蹈覆轍,繼續給孩子的人際關係鋪路。如此下去,孩子什麼時候能夠真正長大,什麼時候能夠獨立地面對生活,什麼時候能夠學會與人相處?難道父母要為孩子一輩子鋪路?難道孩子將來成家立業,走上社會,走上職場,也要父母去鋪路嗎?難怪有些招聘單位明確提出,如果哪位應聘者由父母陪同,就一票否決。原夾,還真有這樣一些好心的父母,甘當孩子人生之路的鋪路工,—直到永遠。
聽完我耐心的解釋和開導,曉波母親不好意思地笑了,隨即又擔心地問我:可孩子真的要退學怎麼辦?聽說曉波已經決定明天就返校,曉波母親睜大了眼睛:那就好,孩子只要不退學,我們就放心了,絕不再給孩子當銷路工了。
幾個月後,曉波母親非常高興地告訴我,曉波返校後再沒鬧退學。是的,曉波為適應新生活付出的努力是令人欣慰的。就是這樣,適應能力真的是孩子固有的潛能,只要父母不當鋪路工,孩子就能慢慢學會給自己開創新生活的道路。
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教育寶寶是最好的呢
對於幼兒早教是一個很深刻的話題,幼兒早教方法有很多,涉及的方面也很多,一篇文章不能把所有的都概括進來,所以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說一說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的態度是怎樣的。
現在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掌上明珠,備受家裡人的寵愛,所以過分的溺愛就產生了,過分的溺愛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非常有害,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經不起任何的挫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嚴格一些。
一些報導曾經說過孩子應該成長在表揚中,但是過多的表揚也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是會讓孩子不知道挫折是什麼,二是讓孩子有更大的壓力,所以適當的批評還是應該有的。
與孩子成為朋友是最融洽的相處方式,不要總是以長輩的身份壓迫寶寶,這樣無形中會讓寶寶對你產生一種恐懼感,這種恐懼感會讓寶寶不願意傾訴自己的心聲,也不願意與你更多的親近,很多家長都是命令孩子幹這個命令孩子幹那個,從來不在意孩子的感受,與其命令倒不如商量。
理解孩子相信孩子。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時家長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即使孩子做錯事情了,能說出做事時的想法也是好的,不要立即給予批評要心平氣和的講道理,對孩子身體上和心裡上的感受也要給予理解,例如孩子不願意吃藥,覺得藥苦,一般家長都會說不苦不苦可甜了。甜不甜孩子是知道的,與其這樣蒙混過關還不如直接說雖然苦但是可以治病啊,寶寶要堅強一點。或者與寶寶一起吃藥,給寶寶做一個榜樣。
嘲笑、諷刺的語言要杜絕。當寶寶完成不了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而並非是你怎麼這麼笨呢,誰誰誰早就會了。這樣會嚴重打擊寶寶的自尊心,讓寶寶喪失自信,沒有了自信就更完不成想做的事情了。
溫馨提示: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幼兒早教方法,正因為如此每個家庭教育出來的寶寶也不盡相同,無論家長的教育方法如何,在教育理念上一樣要一致,要朝著想要得到的結果共同努力,這樣才可以使我們的寶寶更加健康的成長下去,單純的讓孩子長多高多胖這是不稱職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身體和心理同樣重要。
影響親子溝通的三個因素
1.父母怎樣認知、解釋孩子的行為表現會影響父母也孩子的溝通。
父母務必把孩子真正放在這個年齡群體的背景上去認知他的行為表現。你不要與鄰家的孩子過分攀比,因為即使同一年齡的孩子,發展的個別差異也是很大的。另外,同一個孩子,本身各方面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一個6歲的男孩,他的智力可能已達到7歲,而個性成熟卻不到5歲。或許,他會是一個聰明的淘氣包,但這仍屬正常範圍。重要的是指導孩子從他自己的起點,按照他自己的速度發展。任何揠苗助長的企圖都只能適得其反。“攀比”不可,還因為“攀比”的結果往往使家長首先產生挫折、焦慮,從而使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溝能”過程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而“氣不打一處來”。結果必然陷入破壞性的溝通!
2.父母的自我狀況會影響與孩子的溝通。
這些自我狀況,包括你的自我價值、你從小成長的環境、你的婚姻狀況、你的理想、你的欲求,特別是你即時的情緒狀態和身體健康狀況。等等。如果把一個人的“自我狀態”比作一隻“罎子”,那麼,你的“罎子”裡裝的是什麼,會影響你的和你的孩子、你和你的家人溝通。尤其要留意,當你的情緒不好,或身體疲憊時,你會無意放大孩子的過錯。所以,隨時注意清理自己的“罎子”裡的東西,丟棄破碎物,是促成親子之間,家人之間良好溝通的前提。
3.家庭中成年人之間的溝通狀況,尤其是夫妻之間的溝通狀況會影響與孩子的溝通。
一般而言,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模式”來自於你們家庭溝通模式的潛移默化影響。無聲溝通行動遠比有聲的溝通語言更有效。如果你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或母親),那麼丈夫(或妻子)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父親(或母親)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也有多重!
無疑,親子溝通,父母是主導者,是示範者。孩子怎樣與人交往,歸根結底,親子溝通,家人溝通,是一個最具有根本性影響的因素。當然,如果你對自己“拙劣的溝通”不滿,那不完全是你的錯,你成長的家庭,你的父母同樣對你負有責任。但時至今日,我們不必再去追究上一代的責任。重要的是從你這一代開始致力於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親子溝通。你不妨從我介紹的親子良好溝通的原則開始做起。
只要你認真去學,堅持去做,你和你的家長,你和你的孩子的關係就會發生明顯的改善。從中你將發現,你的家庭變了,變得溫馨,變得明朗了;你的孩子變了,變得通情達理了,變得好說話了。家庭的溫馨和親子良好的溝能,必能取得對孩子教育的良好效果。
結語:教育的前提是有一個良好的溝通,當你與孩子有了良好的溝通,你會發現孩子懂事了,乖巧了,家庭溫馨了。(文章原載于《健康博覽》,刊號:2012年第04期,作者:馬志國,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那時候,學校離家都不遠,都是鄉里鄉親的,同學老師也就給我們面子,加上我們孩子品行也不壞,也就沒有因人際關係出現過多少麻煩。由於這些事兒孩子都不大清楚,所以,他也就感覺人際關係處得挺好。”這下,曉波適應障礙的病根找到了。本來,適應能力是人的一種固有的潛能。但是,由於家長的越佾代庖,孩子潛在的適應能力就被壓抑了。曉波就是這樣,過去靠家長給鋪好人際關係的路,自己坐享其成,缺乏真正自主的人際交往的直接經驗,沒有學會與人打交道,以致出現人際適應障礙想退學。
你打算“鋪路”到何時
說到曉波想退學的問題,曉波母親偷偷告訴我:為了不讓孩子退學,他們準備去孩子的學校一趟。一是看看老師,給老師送點禮,請老師給孩子點特殊照顧,安排一個班幹部什麼的;二是請請孩子的同學,讓同學們對他好一點。
看來,曉波母親還沒有意識到孩子問題的病根在哪裡,還要重蹈覆轍,繼續給孩子的人際關係鋪路。如此下去,孩子什麼時候能夠真正長大,什麼時候能夠獨立地面對生活,什麼時候能夠學會與人相處?難道父母要為孩子一輩子鋪路?難道孩子將來成家立業,走上社會,走上職場,也要父母去鋪路嗎?難怪有些招聘單位明確提出,如果哪位應聘者由父母陪同,就一票否決。原夾,還真有這樣一些好心的父母,甘當孩子人生之路的鋪路工,—直到永遠。
聽完我耐心的解釋和開導,曉波母親不好意思地笑了,隨即又擔心地問我:可孩子真的要退學怎麼辦?聽說曉波已經決定明天就返校,曉波母親睜大了眼睛:那就好,孩子只要不退學,我們就放心了,絕不再給孩子當銷路工了。
幾個月後,曉波母親非常高興地告訴我,曉波返校後再沒鬧退學。是的,曉波為適應新生活付出的努力是令人欣慰的。就是這樣,適應能力真的是孩子固有的潛能,只要父母不當鋪路工,孩子就能慢慢學會給自己開創新生活的道路。
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教育寶寶是最好的呢
對於幼兒早教是一個很深刻的話題,幼兒早教方法有很多,涉及的方面也很多,一篇文章不能把所有的都概括進來,所以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說一說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的態度是怎樣的。
現在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掌上明珠,備受家裡人的寵愛,所以過分的溺愛就產生了,過分的溺愛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非常有害,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經不起任何的挫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嚴格一些。
一些報導曾經說過孩子應該成長在表揚中,但是過多的表揚也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是會讓孩子不知道挫折是什麼,二是讓孩子有更大的壓力,所以適當的批評還是應該有的。
與孩子成為朋友是最融洽的相處方式,不要總是以長輩的身份壓迫寶寶,這樣無形中會讓寶寶對你產生一種恐懼感,這種恐懼感會讓寶寶不願意傾訴自己的心聲,也不願意與你更多的親近,很多家長都是命令孩子幹這個命令孩子幹那個,從來不在意孩子的感受,與其命令倒不如商量。
理解孩子相信孩子。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時家長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即使孩子做錯事情了,能說出做事時的想法也是好的,不要立即給予批評要心平氣和的講道理,對孩子身體上和心裡上的感受也要給予理解,例如孩子不願意吃藥,覺得藥苦,一般家長都會說不苦不苦可甜了。甜不甜孩子是知道的,與其這樣蒙混過關還不如直接說雖然苦但是可以治病啊,寶寶要堅強一點。或者與寶寶一起吃藥,給寶寶做一個榜樣。
嘲笑、諷刺的語言要杜絕。當寶寶完成不了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而並非是你怎麼這麼笨呢,誰誰誰早就會了。這樣會嚴重打擊寶寶的自尊心,讓寶寶喪失自信,沒有了自信就更完不成想做的事情了。
溫馨提示: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幼兒早教方法,正因為如此每個家庭教育出來的寶寶也不盡相同,無論家長的教育方法如何,在教育理念上一樣要一致,要朝著想要得到的結果共同努力,這樣才可以使我們的寶寶更加健康的成長下去,單純的讓孩子長多高多胖這是不稱職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身體和心理同樣重要。
影響親子溝通的三個因素
1.父母怎樣認知、解釋孩子的行為表現會影響父母也孩子的溝通。
父母務必把孩子真正放在這個年齡群體的背景上去認知他的行為表現。你不要與鄰家的孩子過分攀比,因為即使同一年齡的孩子,發展的個別差異也是很大的。另外,同一個孩子,本身各方面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一個6歲的男孩,他的智力可能已達到7歲,而個性成熟卻不到5歲。或許,他會是一個聰明的淘氣包,但這仍屬正常範圍。重要的是指導孩子從他自己的起點,按照他自己的速度發展。任何揠苗助長的企圖都只能適得其反。“攀比”不可,還因為“攀比”的結果往往使家長首先產生挫折、焦慮,從而使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溝能”過程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而“氣不打一處來”。結果必然陷入破壞性的溝通!
2.父母的自我狀況會影響與孩子的溝通。
這些自我狀況,包括你的自我價值、你從小成長的環境、你的婚姻狀況、你的理想、你的欲求,特別是你即時的情緒狀態和身體健康狀況。等等。如果把一個人的“自我狀態”比作一隻“罎子”,那麼,你的“罎子”裡裝的是什麼,會影響你的和你的孩子、你和你的家人溝通。尤其要留意,當你的情緒不好,或身體疲憊時,你會無意放大孩子的過錯。所以,隨時注意清理自己的“罎子”裡的東西,丟棄破碎物,是促成親子之間,家人之間良好溝通的前提。
3.家庭中成年人之間的溝通狀況,尤其是夫妻之間的溝通狀況會影響與孩子的溝通。
一般而言,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模式”來自於你們家庭溝通模式的潛移默化影響。無聲溝通行動遠比有聲的溝通語言更有效。如果你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或母親),那麼丈夫(或妻子)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父親(或母親)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也有多重!
無疑,親子溝通,父母是主導者,是示範者。孩子怎樣與人交往,歸根結底,親子溝通,家人溝通,是一個最具有根本性影響的因素。當然,如果你對自己“拙劣的溝通”不滿,那不完全是你的錯,你成長的家庭,你的父母同樣對你負有責任。但時至今日,我們不必再去追究上一代的責任。重要的是從你這一代開始致力於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親子溝通。你不妨從我介紹的親子良好溝通的原則開始做起。
只要你認真去學,堅持去做,你和你的家長,你和你的孩子的關係就會發生明顯的改善。從中你將發現,你的家庭變了,變得溫馨,變得明朗了;你的孩子變了,變得通情達理了,變得好說話了。家庭的溫馨和親子良好的溝能,必能取得對孩子教育的良好效果。
結語:教育的前提是有一個良好的溝通,當你與孩子有了良好的溝通,你會發現孩子懂事了,乖巧了,家庭溫馨了。(文章原載于《健康博覽》,刊號:2012年第04期,作者:馬志國,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