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疾病

秋燥咳嗽有哪些預防良策

西醫認為, 秋季寒涼, 早晚溫差大, 人體對外界變化的調節範圍增大, 機體的代謝開始由旺盛轉為低潮, 特別是先天稟賦不足之人或素有慢性肺系疾病患者(如慢支、哮喘、咽喉炎等)更易致咳嗽頻作, 咽癢如梗, 咳痰不暢等症。 早秋為植物成熟收穫的季節, 種子顆粒、粉塵較多, 晚秋草枯葉敗, 空氣中枯草等過敏物質較多, 便於從口鼻進入呼吸道, 鼻咽部到小支氣管整個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時, 均可以引起咳嗽。

祖國傳統醫學對秋燥咳嗽形成了一整套防治理論, 具體到臨床方面主要是順四時而適寒暑,

和於術數(調攝精神, 鍛煉身體),飲食調節, 中醫藥辨證施治。

辨證施治

中醫把秋燥咳嗽辨證分為溫燥和涼燥兩類。

溫燥, 屬熱, 多發于初秋時期, 易於耗津灼液, 使肺金清肅之令不行, 症見頭痛身熱, 乾咳少痰, 或氣逆而喘, 口渴鼻燥, 舌邊尖紅, 苔薄白而燥。 治療以輕宣溫燥, 涼潤肺金為主, 方用桑杏湯。 桑葉、杏仁, 清宣燥熱, 宣肺止咳:豆豉辛涼止咳;貝母清熱化痰;沙參潤肺止咳生津;梔子、梨皮清熱潤燥, 止咳化痰。 正合“燥邪傷上, 肺之津液素虧, 止宣輕揚解外, 涼潤清金耳”。

涼燥, 多發於秋末階段, 乍寒還暖, 涼燥犯肺, 則肺氣不宣, 津液不布, 聚而成痰, 上逆咳嗽。 症見頭痛惡寒, 咳嗽痰稀, 咽幹鼻塞, 舌苔薄白。 治療以輕宣涼燥, 理肺化痰為主,

方用杏蘇散。 蘇葉、杏仁, 辛溫不燥, 苦溫而潤, 開宣肺氣, 止咳化痰;前胡疏風降氣;桔梗、枳殼宣利肺氣;半夏、橘皮、茯苓理氣化痰, 正合“傷燥涼之咳, 治以苦溫, 佐以甘心”。

小貼士

秋燥咳嗽飲食調養

中醫認為“未病防病”, 除根據天氣變化注意防寒保暖外, 適度鍛煉身體也是預防秋燥咳嗽的重要手段, 正所謂“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通過氣功、健身操、太極拳以及“叩齒”、“咽津”等, 來增強呼吸系統功能, 調節陰陽, 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 清代溫病學專家吳鞠通認為“秋燥者, 秋金燥烈之氣也”, 在飲食上主要是以清淡滋潤為主, 少食蔥、薑、辣椒、韭菜、羊肉、狗肉等辛燥之品, 以防燥傷肺津, 誘發或加重咳嗽。 梨、橘、柑、柿子、石榴等水果可以潤肺生津,

止咳化痰。 蜂蜜、粳米、乳品、銀耳、豆製品等也具有異曲同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