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中醫通透平衡療法: 開闢中醫外治療法治療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的先河!

文/風濕免疫科專家彭建國(微信:pengjianguoyisheng)

中醫通透平衡療法所宣導的“內病外治”, 是通過什麼原理來達到治療效果的呢?

1、從傳統醫學角度來看, 經絡是運行氣血, 聯絡臟腑肢節, 溝通內外上下、調節機體各部分的通路。 古人雲:“十二經脈者, 內屬於臟腑, 外絡於肢節。 ”由於經絡遍佈全身, 把人體的五臟六腑, 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腸脈等組織器官聯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所以經絡有連絡人體各組織器宮, 通行氣血, 抗禦外邪, 保衛機體的作用。 同時, 經絡又是氣血運行的通路。 人體各組織器官, 均需要氣血的溫養,

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而氣血之所以能通過周身以發揮其溫煦滋養臟腑組織, 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 則必須通過經各的傳注。 在病理情況下, 如果正氣不足, 經絡失去正常的機能, 就容易遭受外邪的侵襲, 致經絡痹阻, 經脈失養, 諸病乃生。

再說腧穴, 腧與“輸”通, 有轉輸的含義, “穴”有空隙的意思。 簡言之,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 藥物刺激通過腧穴、經絡的作用, 能夠調動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 調節機體的虛實狀態, 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如足底貼敷化糖貼治療糖尿病, 貼肚臍治小兒腹瀉等, 均是依據中醫內病外治原理, 因此, 可以通過體表施以藥物而治療內在的疾病。

2、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

內病外治法, 可使藥物的有效成份, 尤其是揮發性成份通過皮膚以滲透等途徑進入體內, 調整機體組織器官的功能, 提高機體免疫力, 從而達到治療疾病之目的。

外治的藥理作用可概括為兩個方面:首先是直接作用(即全身作用), 有效成分通過皮膚孔竅、腧穴等部位, 深人腠理及各臟腑中, 直接吸收輸布全身。 其中某些成份可刺激皮膚感受器發揮某些化學作用, 經滲透、吸收和經絡輸布, 使藥物歸經, 達到“以全調全”的作用, 實際上起到了內服藥物同樣的效果, 這就是內病外治、透皮給藥的理論根據, 從而改變了人們認為的外病外治, 內病內治的誤區;其次, 是間接作用(局部作用), 如藥物的刺激, 通過經絡系統的調節起到糾正臟腑陰陽、氣血的偏衰,

補虛瀉實, 扶正祛邪等作用。

中醫通透平衡療法中的外用薰蒸, 正是通過經絡臟腑氣血的傳導, 對機體發揮治療效能。 促使皮膚和患處血管的擴張, 疏通周身的經絡、血液和淋巴迴圈, 促進新陳代謝旺盛, 改善病變部位組織營養和機能, 有利於病變的修復。 實際上, 上述兩種作用是相輔相成, 合力互補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 經濟的發展, 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們的保健意識逐漸增強, 越來越多的人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 重視對疾病的治療, 同時也更加關心化學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人們在不斷尋求安全有效的保健強身、祛病康體的方法。 祖國醫學博大精深, 幾千年來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治療體系,

為人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外用薰蒸無針刺之痛, 無服藥之苦, 又無手術的煎熬和對身體的損傷, 是"簡、便、廉、驗"的治病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