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

【導讀】中國是文明古國, 亦是悠久飲食文化之境地。 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 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 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 異彩紛呈。 將飲食文化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風味多樣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 地大物博, 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 長期以來, 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 中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 口味上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 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

四季有別

一年四季, 按季節而吃, 是中國烹飪又一大特徵。 自古以來, 中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 冬天味醇濃厚, 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 夏天多涼拌冷凍。

中國飲食文化

講究美感

中國的烹飪, 不僅技術精湛, 而且有講究菜肴美感的傳統,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

對菜肴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 無論是個紅蘿蔔, 還是一個白菜心, 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 獨樹一幟, 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 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

注重情趣

中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 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 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國菜肴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 菜肴名稱既有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 也有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肴形象來命名的, 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化雞”、“龍鳳呈祥”、“鴻門宴”、“東坡肉”。

食醫結合

中國的烹飪技術, 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繫,

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說法, 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 做成各種美味佳餚, 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

中和之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的審美理想。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達者也。 至中和, 天地位焉, 萬物育焉”(《禮記·中庸》)。 《古文尚書·說命》中就有“若作和羹, 惟爾鹽梅”的名句, 意思是要做好羹湯, 關鍵是調和好鹹(鹽)酸(梅)二味, 以此比喻治國。 《左傳》中晏嬰(齊國賢相)也與齊景公談論過什麼是“和”, 指出“和”不是“同”, 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見的協調的基礎上的。

因此中國哲人認為天地萬物都在“中和”的狀態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發育。 這種審美理想建築在個體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之上。

這種通過調諧而實現“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調實踐與理論的啟發和影響下產生的, 而反過來又影響了人們的整個的飲食生活, 對於追求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 尤其如此。

與“中和”相反的是極端, 極端在烹飪上也不被視為正宗, 那些“鹹過頭, 辣過頭, 酸過頭”的食品雖然會受到一些身體處在不正常狀態下的人們的追捧, 但從長遠看來它對身體是有害的。 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極端主義其弊更是不可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