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韭菜雖味道重 但營養價值高

英文中的韭菜除了叫“Garlic chives”, 也叫“Chinese chives”, “Chi-nese leek”, 只因韭菜最初便產於中國。 《詩經》中有“獻羔祭韭”一說, 證明韭菜在我國飲食上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

《山家清供》中記載, 六朝的周顒終年常蔬食, 文惠太子問其蔬食何味最勝?周顒贊曰:“春初早韭, 秋末晚菘。 ”《本草綱目》亦認為“正月蔥, 二月韭”, 意指農曆二月後生長的韭菜最適合人體健康。 而吃韭菜最佳的時節, 可從農曆二月延至一整個春天。

韭菜為蔥屬, 其味道類似於蔥, 皆帶有一股刺激味兒。 韭菜按葉型可分為寬葉韭與細葉韭, 前者在北方常見, 葉色淡綠, 纖維較少, 後者多長於南方, 顏色深綠, 纖維多, 更具香味。 而由韭菜的別名“長生韭”、“懶人菜”、“起陽草”, 可知它的基本特性———

在古時, 韭菜被當作珍貴禮品贈送給長者和祭拜先人, 因其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 具健胃、提神、補腎助陽等功效, 春季食用尤其益於肝。

在尚有一絲春寒之時, 食之更可對人體起到保溫作用, 增進體力、促進血液迴圈。

而由杜甫的詩句“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粱”可知, 韭菜是種了一次可連續採食多次的蔬菜, 非像拔蘿蔔一樣連根拔起, 而是吃的時候才用剪刀去剪, 或用小刀去割———割了又長、長了又割的韭菜, 實有生生不息之意。

吃韭菜要數北方人比較在行。 拿韭菜包餃子、蒸包子、烙餡餅、烙盒子, 用韭菜炒肉絲、炒雞蛋、炒豆腐、炒香乾、炒蝦炒螺……變著法兒地品嘗這廉價佳蔬。 而廣東及香港人, 平日家常多不大吃韭菜, 但在吃狗肉的時候一般會加入同吃。 此外, 韭菜炒河蝦亦較常見, 而在一些酒吧和燒烤店內, 還有用竹簽串起來的烤韭菜, 也別有風味。

韭花醬則是用韭菜做成的著名小食。

其做法是待韭菜開花採摘後, 用石磨研磨成稀薄的糊狀, 然後封在罎子裡, 慢慢醃制出來, 吃飯時佐伴一些, 尤其適宜化油、消滯及開胃。

韭菜屬於“瘦物”, 因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 可幫助瘦身並促進食欲。 不過, 因為含有揮發性的硫化丙烯, 帶有一股近於辛辣的沖鼻味道, 吃過之後留有口氣, 不少上班一族不把韭菜算在午餐宜食的食物之列, 尤其是愛美的小姐們。

選購韭菜以葉直、鮮嫩翠綠者為佳, 春季的韭菜多是這樣的優良之物。 自家烹飪時, 須急火快炒起鍋, 方能不失原味。

要注意的是, 韭菜有“春食則香, 夏食則臭”之說, 要品嘗至鮮之味, 可要抓住春天的尾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