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老年人硬膜下積液治療

硬膜下積液是一種需要及時進行治療的疾病, 尤其是對于免疫力比較低的老年人而言, 在出現這種疾病的時候, 需要在第一時間內就進行治療, 這樣才能夠保證疾病不會惡化, 也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老年人的健康。 下面, 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硬膜下積液的形成原因、分型表現以及治療方法!

一、形成原因

腦的表面由三層被膜, 由外向內依次為硬膜、蛛網膜、軟膜, 對腦起支持作用。

腦脊液由腦室內的脈絡叢產生, 分布于腦室和蛛網膜下隙, 對腦具有營養、緩沖震動、調節顱內壓和保護作用。 而硬模下積液正是由于腦脊液進入硬膜下腔而形成。

二、分型表現

1、消退型:青壯年多見, 一般無明顯顱內壓增高癥狀, 或僅在早期有輕度顱內壓增高的癥狀, 以后逐漸好轉, 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征。 可以用蛛網膜破裂學說解釋, 即頭部外傷時, 外側裂、視交叉區與蝶骨嵴緊密粘連的蛛網膜撕裂,

導致腦脊液流出積聚在硬膜下腔, 以后被逐漸吸收減少。

2、穩定型:以老年人占多數, 大多患者以頭昏、頭暈、惡心、嘔吐、欣快、淡漠、抑郁、記憶力下降為主要表現, 一般無硬膜下積液相關的神經系統陽性體征。 長期觀察此型可轉變為消退型或演變型。

3、進展型:小兒多見。 主要表現為進行性顱內壓增高, 患者可有輕偏癱、失語、精神異常, 嬰幼兒可有類似腦積水表現, 若合并腦實質損傷, 可伴有意識障礙和病理征。

4、演變型:臨床特點為發病年齡兩極化, 常發生在10歲以下小兒或60歲以上的老人, 這可能與小兒、老人的硬膜下腔較大有關。 常發生在積液后22-100天內, 保守治療過程中, 積液可轉變為水瘤, 包膜形成后發生包膜出血而導致慢性血腫, 常發生在積液1個月以后。 而早期手術打斷了積液轉變為水瘤及包膜形成的過程, 故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不易發生在手術治療的病例中。

三、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1、慎用或不用脫水劑, 以免顱壓過低導致積液增多。

2、應用神經營養藥、腦血管擴張劑、抑制腦脊液分泌的藥物、高壓氧治療等, 以期改善腦血循環和代謝, 為腦組織的膨起復位縮小硬膜下間隙提供可能。

二手術治療:

A、原則:①消除積液的腦受壓;②消除積液產生的原因;③消除積液囊腔。

只有符合上述三項手術原則, 才能從根本上防止積液的復發, 達到徹底根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