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天仙子的藥理作用

天仙子

英文名:SEMEN HYOSCYAMI

【異名】茛菪子、橫唐(《本經》), 牙痛子(《本草原始》), 小顛茄子(《嶺南采藥錄》), 熏牙子(《陝西中藥志》), 行唐(《別錄》), 山煙、山大煙、野大煙。

【性狀】本品呈類扁腎形或扁卵形, 直徑約1mm。 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 有細密的網紋, 略尖的一端有點頭種臍。 部面灰白色, 油質, 有胚乳, 胚彎曲。 無臭, 味微辛。

【性味】苦、辛, 溫;有大毒。

① 《本經》:“味苦, 寒。 ”

② 《雷公炮灸論》:“大毒。 ”

③ 《別錄》:“甘, 有毒。 ”

④ 《藥性論》:“味苦辛, 微熱, 有大毒。 ”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心、胃、肝三經。 ”

【功能與主治】具有解痙、止痛、安神、殺蟲的作用。 治癲狂, 風癎, 風痹厥痛, 喘咳, 胃痛, 久痢, 久瀉, 脫肛, 牙痛, 癰腫,

惡瘡。

藏醫用來治療鼻疳、梅毒、頭神經麻痹、蟲牙等。 內服慎重。 經藥理實驗提示天仙子可抑制腺體分泌, 對活動過強或痙攣狀態的平滑肌有馳緩作用, 並有擴大瞳孔、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而使心率加速的作用, 曾用它製作654注射液, 利用天仙子的藥用成份, 為患者服務。

【用法與用量】0.06~0.6g。 外用:煎水洗, 研末調敷或燒煙熏。

【注意】心臟病、心動過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婦忌服。 有大毒, 內服宜慎。

① 《本經》:“多食令人狂走。 ”

② 《雷公炮灸論》:“勿誤食, 沖人心, 大煩悶, 眼生星火。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天仙子是致幻植物中的佼佼者, 始見《神農本草經》, 中有“多食令人狂走。 久服輕身, 走及奔馬, 強志, 益力, 通神。 ”天仙子的致幻部位是它的種子, 呈類扁腎形或扁卵形,

直徑約 1mm , 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 有細密的網紋。 天仙子的種子中含有豐富的莨菪堿、阿托品、東莨菪堿等, 使天仙子的種子具有很強的致幻作用。

1.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1.1.對心臟的作用:東莨菪堿能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 使交感神經作用佔優勢, 故可使心率加快。 阿托品有類似作用, 而且更強。 給兔和犬靜脈注射阿托品2-3mg/kg或東莨菪堿4mg/kg, 可拮抗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所誘發的心律紊亂, 但不能拮抗引起的心律加快。

1.2.對血管及血流動力學的作用:離體兔血管灌流表明, 東莨菪堿可以拮抗腎上腺素引起的收縮作用, 但比阿托品弱, 同時還能對抗乙醯膽鹼所致的血壓下降, 改善微循環。

2.對中樞神經的作用:

2.1.對行為的影響:東莨菪堿注射於兔側腦室,

可出現閉眼, 側臥、翻正反射消失, 活動減少等現象, 與冬眠合劑或與戊巴比妥類合用均可使動物活動減少, 表現出與中樞抑制藥的協同作用。 但有報告, 小劑量東莨菪堿能使小鼠自主活動增加, 並能對抗利血平等引起的活動減小, 表現中樞興奮作用。 因而認為, 東莨菪堿對中樞神系系統的作用是雙向性的。

2.2.對動物腦電的影響:給清醒貓腹腔注射氫溴酸東莨菪堿0.05-0.1mg/kg, 腦電圖由低幅快波轉變為不規則的高幅慢波, 動物表現安靜。 當劑量增至0.25-5mg/kg時, 腦電圖出現高度同步化和不規則高幅慢波, 此時動物表現興奮狂躁。 東莨菪堿對犬、兔和大鼠等動物所引起的腦電反應亦非常近似, 並能阻斷多種生理刺激所引起的驚醒反應。

2.3.對條件反射的影響:東莨菪堿能不同程度地阻斷大鼠回避性條件反射和二級條件反射, 阻斷率與劑量呈平行關係, 阿托品作用較弱。

2.4.對痛覺的影響:家兔鉀離子透入法測痛試驗表明, 腹腔注射東莨菪堿4mg/kg, 給藥後30分鐘痛閾提高49%。 靜脈注射同樣劑量的東莨菪堿, 給藥後20分鐘痛閾提高37%。 而側腦注射5mg/只後20分鐘痛閾提高53%, 與度冷丁(60mg/kg腹腔注射)合用痛閾提高147%, 而單用度冷丁痛閾升高93%, 提示兩藥合用有協同作用。 小鼠熱板法試驗表明, 腹腔注射東莨菪堿1.25mg/kg, 給藥後15分鐘痛閾提高62%, 與小劑量杜冷丁(10mg/kg腹腔注射)合用, 給藥後15分鐘痛閾提高126%, 而單用小劑量度冷丁痛閾僅提高23%, 這些與家兔實驗結果相一致。 另外, 給家兔側腦室注射去甲腎上腺素20mg/只後,

10分鐘時痛閾下降46%, 並能減弱度冷丁的鎮痛作用。 東莨菪堿和去甲腎上腺素合用, 則能對抗後者的抗鎮痛作用。 因此推測東莨菪堿的鎮痛和加強度冷丁鎮痛的作用, 可能與其抗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有關。

3.對腺體及平滑肌的作用:阿托品對腺體分泌有抑制作用, 對活動過強或痙攣狀態下的平滑肌有明顯的弛緩作用。

4.其它作用::阿托品具有散瞳, 升高眼壓及調節麻痹的作用, 保護胃粘膜作用, 鈣拮抗作用, 對腎功能衰竭保護作用, 另對脊髓損傷也有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