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骨質疏鬆威脅中老年健康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 骨質疏鬆這個話題又被人們擺到桌面上來。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 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流行病, 目前我國有9700萬骨質疏鬆患者, 女性占三分之二。

今年骨質疏鬆日的主題是:挺起您的脊樑, 保護骨骼健康。 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康復理療科主任李玲教授呼籲, 預防骨質疏鬆, 應走出骨質疏鬆症防治的誤區。

李玲說, 骨質疏鬆症是一個世界範圍的、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的健康問題, 其發病率已躍居常見病、多發病的第七位。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安全有效幫助已疏鬆的骨骼恢復原狀的方法, 因此, 正確認識、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但在骨質疏鬆的防治方面還存在許多誤區, 應引起人們注意。

一是認為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的事, 與年輕人無關。 據美國最近發佈的一份新聞公告顯示, 有2%大學年齡的女性已經患有骨質疏鬆症, 有15%的人出現持續顯著的骨密度降低, 並可能發展為骨質疏鬆。 去年以來, 我院為392位45歲以下的白領女性做了骨密度檢測, 其中骨量減少和骨質疏鬆的占35.96%, 最年輕的僅有27歲, 骨質疏鬆症患者正呈年輕化趨勢。

分析原因, 一是缺少運動, 二是盲目減肥, 三是拒絕日曬。 青少年是骨發育的關鍵時期,

大約20歲以前能獲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 因此, 在青少年時期就應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積累足夠的骨量儲蓄, 才能確保年老後的消耗, 減少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二是認為骨質疏鬆是一種自然退行性疾病, 無法預防。 骨質疏鬆雖然是一種退行性疾病, 但並非不可預防。 低骨量是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特徵及診斷依據, 老年人的骨量有骨發育成熟期達到的骨峰值、中年期骨量的維持以及之後的骨丟失速率三個因素決定。

如果我們在年輕時注意骨量的積累, 日常生活中注重飲食補鈣並堅持運動, 保持合適體重, 就可以大大降低患骨質疏鬆發生的可能性, 或明顯推遲發病年齡。 因此, 預防骨質疏鬆應該從年輕時作起。

三是認為一旦出現骨質疏鬆, 骨密度就不可能再增加。 近兩年來, 有300餘位骨質疏鬆患者在醫院接受了正規的治療, 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合理治療一年後, 複查顯示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說明治療並非只是延緩骨質的流失, 而是使骨質流失停止, 同時可以改善骨骼品質。 因此, 對於骨質疏鬆易感人群, 要定期監測骨密度。 如果骨密度低於正常指標骨峰值均數2-2.5個標準差, 就要接受正規的骨質疏鬆治療。

四是認為吃什麼補什麼, 補鈣首選骨頭湯。 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 動物骨頭和人的骨頭一樣都含有鈣的成分, 但很難溶解于水。 有人曾做過試驗, 用5公斤豬骨頭加上5公斤水, 在高壓鍋裡熬10個小時,

結果一碗骨頭湯中的鈣含量不過10毫克, 不及一袋牛奶鈣含量的1/20。

因此, 喝骨頭湯不能解決骨質疏鬆症患者補鈣的需要。 同時, 骨頭湯裡還溶解有大量骨內脂肪, 經常食用會引發其他健康問題。 骨質疏鬆的食療, 重要的是飲食的多樣化, 注重攝入富含鈣的食物, 如牛奶、豆腐、蝦皮、紫菜等。

五是認為只有女性才容易患骨質疏鬆。 有統計資料顯示, 女性一生中丟失的骨量可以占到全身骨量的30%到50%, 而男性一生中丟失的骨量在25%左右, 雖然女性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遠高於男性, 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女性才容易患骨質疏鬆。 近年來, 不少男性也遭遇骨質疏鬆的困擾, 釀酒、抽煙、性腺功能減退、使用皮質激素, 已經成為引發男性患骨質疏鬆症的四大危險因素。

六是認為老年人治療骨質疏鬆為時已晚。 人到30歲之後, 終生都應注意補鈣, 年輕時補鈣不一定吃藥, 主要通過運動和飲食。 當出現骨密度下降或骨質疏鬆後, 就應進行藥物治療, 延緩骨量的丟失, 減少疼痛、預防跌倒和骨折的發生。 只要接受正規的治療, 無論何時均可有效, 老年人也可以大大提高晚年的生活品質。

七是認為鈣補得越多越好。 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 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 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 反而會引起併發症。 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在日常飲食中加強鈣的攝入, 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少喝咖啡、可樂, 不要吸煙酗酒。 除此以外, 曬太陽和戶外運動也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

對出現骨密度下降或骨質疏鬆的患者, 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不可過量服用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