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潮濕小心皮膚瘙癢
天氣轉暖皮膚還是瘙癢
初春回暖, 皮膚瘙癢癥病人, 不在少數。 天氣寒冷干燥, 一些老年人由于機體功能的減退, 皮脂分泌減少, 容易導致皮膚干燥裂開。 現在氣候轉暖, 皮膚在受熱的情況下同樣容易發生瘙癢。
發生此類皮膚瘙癢的病人, 平常不妨多涂保溫潤膚產品, 如尿素乳膏、凡士林膏、蛇脂軟膏等。 還要注重不可貪戀舒服的熱水澡。 洗澡的時間不要過長, 洗澡的水不能過熱, 并少用沐浴露等去油的洗護用品, 以免皮膚的油脂被沖洗而發生瘙癢。 必要時晚上睡前服片撲爾敏或異丙嗪等抗過敏藥。
螨蟲作祟誘發過敏性皮膚病
除了皮膚瘙癢問題, 春季高發的皮膚病還包括螨蟲誘發的皮膚病。 天氣溫濕, 是螨蟲活躍的時節。 螨蟲除了會通過空氣傳播, 還會將床、被套、久擱箱底的衣服等作為生長的溫床載體, 大肆繁殖。 尤其是休息了一個冬天的空調, 更會滋生“粉塵螨”, 從而誘發丘疹性蕁麻疹、單純性癢疹等常見的皮膚病。 這類皮膚病往往發生在小腿、手臂等身體的外露部位。
春季一定要更注意清潔衛生、勤換洗、尤其是對經常與皮膚接觸最多的床上用品、換季衣物等更要注意清洗消毒。 對于空調等可使用相應的抗過敏處理, 如使用痱子水進行清洗處理。 而皮膚一旦發生過敏反應, 可外涂爐甘石洗劑、舒膚特液等。
別把“香港腳”誤當凍瘡
此外, 不容忽視的是真菌感染性皮膚病, 如傳說中的“香港腳”。
初春雖潮濕, 但寒意猶存, 但是由于天氣潮濕, 鞋子不透氣, 很容易滋生細菌, “香港腳”等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接踵而至。 “香港腳”的瘙癢與凍瘡類似, 以至于有部分患者往往會將腳部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誤認為是凍瘡。 到底是“凍瘡”還是“香港腳”其實可以從所患部位來區分, “凍瘡”一般是發生在手腳指端, 耳垂等部位, 而“香港腳”則首先發生在腳趾縫間。 治療這類淺部真菌感染性皮膚病, 宜用兩種以上抗真菌藥交替外涂, 其中足癬需治療堅持一個月, 方能有較徹底清除感染的真菌。
痱子找醫生找醫院 別名:熱痱紅色粟粒疹,熱痱 癥狀: 熱痱 白痱 丘疹 水泡 嬰兒熱痱 皰疹 膿皰 瘙癢 更多>> 痱子怎樣治療 痱子吃什么好 痱子是怎么引起的 痱子如何鑒別 痱子用什么藥 痱子如何護理 就診科室:皮膚科 中醫科 兒科 中西醫結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