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中飯就想睡覺是什麼原因?
要想讓身體健康, 一日三餐肯定是要吃好的, 早餐是必須要吃的, 午餐可以多吃一些, 而晚餐則不用吃的太飽, 這才是最正確的飲食方法。 很多朋友在吃過中午飯之後, 就出現了疲勞乏困的情況, 這時候就想找個地方好好睡一覺。 於是便認為這種情況是疾病造成的, 那麼, 吃完中飯就想睡覺是為什麼?
飯後半小時是最佳養生時間
無論是麵包、牛奶等速食早餐, 還是以粥、油條、豆漿為主的傳統早餐, 都存在營養單一的問題。 專家認為, 早餐後吃一點水果是對早餐很好的補充。 最佳的選擇是獼猴桃和草莓, 因為這兩種水果維生素的含量非常豐富, 早晨攝入豐富的維生素可以提神醒腦, 保證一上午的工作效率。 另外, 早餐後吃水果還可以促進消化, 有利於營養吸收。
吃完早飯, 可以按摩一下膝蓋或者敲打小腿外側。 從中醫理論上講, 早晨7~9點主胃經,
需要提醒的是, 很多老人習慣早上鍛煉, 但飯後半小時可不是運動的好時間。 吃完飯馬上運動, 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如果運動強度較大, 還會引起腹痛或胃腸道疾病, 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有危險。 因此, 吃完早飯至少過半小時再去鍛煉。
人為什麼吃飽了就會犯困
英國某週刊網站日前公佈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 人們飯後感到困倦是因為血糖水準升高抑制了人腦中保持清醒和警覺的神經元。
負責這項研究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鄧尼斯·布林達科夫教授介紹說:“這一研究結果符合生物學的基本原理, 因為飯後出現困倦可能是身體在叫我們放鬆以保存能量。 ”
布林達科夫的研究小組對一組名為“Orexin”的神經元的腦細胞進行了研究。 Orexin神經元存在於下丘腦中, 能夠產生Orexin蛋白質, 這種物質在使人保持正常清醒狀態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些神經元在夜間不活躍, 如果它們機能失常, 就會導致發作性睡眠病, 患者會昏昏欲睡。
以往, 專家們知道血糖能夠抑制Orexin神經元,
布林達科夫說:“我們發現, 正常吃飯導致的血糖稍微升高就能導致Orexin神經元的活動關閉。 ”他說, 這說明血糖較低時神經元比較活躍, 所以人吃飽就會犯困, 餓著肚子就會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