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感冒 不同病症的取穴方法
針灸治療感冒 不同病症的取穴方法
1、風熱感冒
[診斷要點]發熱重, 微惡寒, 頭脹痛, 咽喉腫痛, 鼻塞, 流濁涕;苔薄微黃, 脈浮數。
【處方】風池、大椎、尺澤
2、風寒感冒
【診斷要點】發熱輕, 惡寒重, 鼻塞聲重, 流清涕, 頭疼身痛, 四肢酸楚, 無汗;苔薄白, 脈浮緊。
【處方】風池、風門、列缺
3、暑濕感冒
【診斷要點】 見於夏季, 惡寒發熱或身熱不揚, 頭昏頭重, 鼻寒流濁涕, 胸悶泛惡, 食欲減退, 腹瀉;苔黃膩, 脈濡數。
【處方】 足三裡、中脘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肺 氣管 內鼻、咽喉、額。
皮膚針:沿背部督脈、膀胱經叩刺至潮紅, 再拔以火罐。
春季如何預防感冒?
1、冷水洗臉
冷水洗臉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可早晨用冷水洗臉, 15天后逐漸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 洗臉後屏住呼吸, 將面部浸入冷水中5~10秒。 隨後拭去水分, 用手摩擦頭和面部至熱, 每次1~2分鐘。 用冷水洗臉, 即使在平時外界氣溫突然變化的情況下,
2、中藥
古代養生家認為春季還應服些中藥, 以調整機體功能, 預防疾病。
《千金翼方》中提出:“凡人春服小續命湯三五劑”, 可健體防病。 其配方:桂枝9克, 附片15克, 川芎9克, 麻黃6克, 人參6克, 白芍12克, 杏仁9克, 防風9克, 黃芩9克, 甘草5克, 生薑9克。 用法:附片先煎, 餘藥後下, 水煎, 早晚分服。 本方扶正以驅風寒之邪, 治正虛風寒入侵所致的筋脈拘急, 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語言謇澀諸症。
《壽世秘典》記載:“三月采桃花浸酒飲之, 能除百病益顏色。 ”《千金方》也指出:“三月之節宜飲松花酒”, 又說:“春分後宜服藏海神術散”其方用蒼術10克, 防風9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 此方比麻黃湯、九味羌活湯等藥性緩和,
3、溫灸
寒邪入侵機體可引發肌肉酸痛、頭痛、肩背僵硬等不適症狀。 採用“溫和灸”療法可取得滿意效果。 用艾條, 在人體穴位或患處的皮膚表面, 直接或間接的溫灸, 以溫運氣血, 疏通經絡, 扶正祛邪, 達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 因此, 對於陽虛的老年人, 借助艾葉本身的辛溫之性, 以及艾灸法對陽氣的補充和激發作用, 即可達到增強人體陽氣的目的, 從而能夠抵抗寒邪侵襲,
所選穴位主要是背部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即頭向前低時, 頸後所出現的高骨下方)、風門穴(第二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處)、肺俞穴(第三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處), 足三裡(屈膝垂足, 在犢鼻下三寸), 穴位施行灸法。 這些穴位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 與足陽明胃經穴位上, 具有振奮陽氣、活血通脈、激發人體正常抵抗力的功效。
以上穴位可採用“溫和灸”, 將艾條點燃的一端靠近穴位, 距皮膚約二寸處。 根據患者的熱感反應, 上下移動, 調節溫度。 在患者施灸處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時固定施灸, 稍有紅暈為度。 一般可灸10~15分鐘。 2天1次, 晚上9點左右睡前施灸。
4、足浴
有句歌謠:“春天洗腳, 升陽固脫”。 春季陽氣升發, 萬物始生,
5、香袋
香袋療法是將氣味芳香的藥物裝入袋中, 通過嗅吸氣味, 而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如厚樸、蒼術、丁香、乳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等。 如取桂枝、蒼術、白芷各10克, 細辛5克, 研為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