莙荙菜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嘉佑本草》
【拼音名】Jūn Dá Cài
【別名】(艸忝)菜、甜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藜科植物厚皮菜及(艸忝)菜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eta vularis L.Var. cicla L.2. Beta vulgaris L.Var.Cruenta Alef.
采收和儲藏:根據不同的播種期, 夏、秋季均可采收, 收后鮮用或曬干。
【性味】甘;苦;性寒
【歸經】肺;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行瘀止血。 主時行熱病;痔瘡;麻疹透發不暢;吐血;熱毒下痢;閉經;淋濁;癰腫;跌打損傷;蛇蟲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鮮品60~120g;或搗汁。 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
脾虛泄瀉者忌服。
1.《嘉佑本草》:不可多食, 動氣, 先患腹冷, 食必破腹。
2.《滇南本草》:吃之動痰, 有損無益。 腹中有積不宜食, 無積不宜多食。
3.《本草求真》:脾虛人服之, 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 則有動氣之憂;與滑腸人服之, 則有泄瀉之虞。
【附方】①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應期不透:紅牛皮菜、芫荽子、櫻桃核各3錢, 煎水服。 ②治吐血:紅牛皮萊、白芨, 燉豬條口肉服。 (選方均出《四川中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