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春季八款養生粥做法 養肝健脾益氣補血

俗話稱“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季養生也是至關重要的, 飲食上要求要清淡可口、營養豐富、多食甘溫發散之品, 忌食過於酸澀、油膩、生冷之物。 那麼, 究竟要吃什麼才對身體最好呢?今天向大家推薦幾款簡單易做, 營養美味的粥品。 下面教大家做幾款簡單美味的養生粥, 能幫助養肝健脾、益氣補血。

1、豬肝粥--養肝健脾

做法:粳米250克, 豬肝100克, 薑絲8克、蔥花20克、食鹽適量, 共煮成粥。

功效:豬肝粥具有補血明目、養肝健脾的作用, 適合氣血虛弱、面色萎黃、眼睛乾澀、肝病等患者食用。

提示:有病而變色或有結節的豬肝忌食。

2、菠菜粥--養血止血

做法:菠菜500克, 粳米200克, 胡椒粉2克, 食鹽適量, 共煮成粥。

功效:菠菜粥具有養血止血、斂陰潤燥、通利腸胃的作用, 適合平時血虛腸枯而致大便秘結, 尤其是老年慢性便秘、習慣性便秘以及痔瘡便血、小便不利、高血壓等患者食用。

提示:菠菜洗淨後,

用沸水汆燙後再入粥, 可去除部分草酸。

3、小米紅棗粥--養血安神

做法:小米150克, 紅棗60克(去核), 加水適量, 共煮成粥。

功效:小米紅棗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養血安神的作用, 適合氣血不足、慢性消化不良、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患者食用。

提示:紅棗一定要去核方能入粥,

否則食用會過於燥熱。

4、黑米黨參粥--補中益氣

做法:黨參、茯苓各15克, 生薑片5克, 黑米100克, 冰糖60克, 加水適量, 共煮成粥。

功效:黑米黨參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作用, 適合氣虛體弱、脾胃虛弱、全身倦怠無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患者食用。

提示:濕熱、胃熱者不宜食用。

5、菊花粥--清熱解毒

做法:粳米150克, 白菊15克, 枸杞5克, 冰糖適量, 加水共煮成粥。

功效:菊花粥具有清熱解毒, 養肝明目的作用, 適合風熱感冒、頭暈目眩、目赤腫痛、肝經風熱、皮膚瘡癰等患者食用。

提示:一般疏散風熱多用黃菊花, 清肝平肝多用白菊花。

6、蘿蔔粳米粥--開胃健脾

做法:白蘿蔔250克, 粳米100克, 生薑絲8克, 精鹽3克, 加水適量, 共煮成粥。

功效:蘿蔔粳米粥具有開胃健脾、消食利氣、寬中止渴的作用, 適合因過多進食肥甘、厚味食物而消化力較弱、痰多的患者及小兒積食者食用。

提示:白蘿蔔性偏寒涼而利腸, 脾虛泄瀉者慎食或少食。

7、芝麻粥--潤肺養肝

做法:粳米250克, 芝麻(炒熟後研細)50克, 冰糖適量, 共煮成粥。

功效:芝麻粥具有潤肺養肝、益精生髮、潤腸通便的作用, 適合肝腎不足、頭髮早白、脫髮、肺燥咳嗽及便秘等患者食用。

提示:芝麻粥很適合產婦食用, 有催乳的作用。

8、茼蒿粥--消痰飲

做法:茼蒿500克, 粳米200克, 生薑5克, 精鹽3克, 胡椒粉1克, 加水適量, 共煮成粥。

功效:茼蒿粥具有和脾胃、利二便、消痰飲的作用,

適合肝氣不舒引起的疝氣疼痛以及小便不利、肺熱咳嗽、痰稠難咳等患者食用。

提示:茼蒿性微寒, 可傷脾胃陽氣, 因此不可過多食用;脾胃虛弱者不可長期食用。

吃粥養生, 也是有講究的

首先, 吃粥需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因人者, 除了老、幼、孕產婦、重病和虛極的人,不論粥中如何搭配藥食,都不建議每天單食粥飯。尤其對於年輕人,雖說古人認為粥“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但粥飯滋味淡薄也是客觀事實,不能投年輕人的口味所好,久食反為其所不喜。不同體質者還可食用特色粥,如陽虛者宜食羊肉粥、乾薑粥等以溫陽;陰虛者當食沙參粥、玉竹粥等以補陰。因時者,不同的季節,粥中食材的搭配有不同的重點。唐代醫學家王冰說“春宜涼,夏宜寒,秋宜溫,冬宜熱,此時之宜”,可參!因地者,南甜北鹹,大抵南方屬火,宜涼性粥食;北方屬水,宜溫性粥食。

其次,煮粥也要講搭配。現代人煮粥,喜歡在粥中配用一些藥物,那麼就要注意藥食的搭配。作為養生應用的粥食,應該以米、豆等食物為主,以藥物為輔。養生粥有別於藥粥,後者重在治療,因此偶爾可以多放藥物,平時僅以米粥和胃即可;養生粥在於長久食用,緩緩滋養,因此藥物種類和用量宜少,甚至不用藥物。而對於老年人來說,粥反是很好的養生常食之物,所以《老老恒言》中曹庭棟有言:“粥能益人,老年尤宜。”

再次,養生粥中勿用峻烈之藥。清朝宮繡在《本草求真》中認為:“米雖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一參以藥投,則其力甚巨,未可等為泛常而忽視之。”也就是說,米粥雖然補瀉作用十分微弱,若在米粥中加入人參,卻會大大加強人參的效果。這本是好事,然而也說明米粥與藥物之間存在著我們尚不能完全瞭解和掌握的關係。

除了老、幼、孕產婦、重病和虛極的人,不論粥中如何搭配藥食,都不建議每天單食粥飯。尤其對於年輕人,雖說古人認為粥“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長”,但粥飯滋味淡薄也是客觀事實,不能投年輕人的口味所好,久食反為其所不喜。不同體質者還可食用特色粥,如陽虛者宜食羊肉粥、乾薑粥等以溫陽;陰虛者當食沙參粥、玉竹粥等以補陰。因時者,不同的季節,粥中食材的搭配有不同的重點。唐代醫學家王冰說“春宜涼,夏宜寒,秋宜溫,冬宜熱,此時之宜”,可參!因地者,南甜北鹹,大抵南方屬火,宜涼性粥食;北方屬水,宜溫性粥食。

其次,煮粥也要講搭配。現代人煮粥,喜歡在粥中配用一些藥物,那麼就要注意藥食的搭配。作為養生應用的粥食,應該以米、豆等食物為主,以藥物為輔。養生粥有別於藥粥,後者重在治療,因此偶爾可以多放藥物,平時僅以米粥和胃即可;養生粥在於長久食用,緩緩滋養,因此藥物種類和用量宜少,甚至不用藥物。而對於老年人來說,粥反是很好的養生常食之物,所以《老老恒言》中曹庭棟有言:“粥能益人,老年尤宜。”

再次,養生粥中勿用峻烈之藥。清朝宮繡在《本草求真》中認為:“米雖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一參以藥投,則其力甚巨,未可等為泛常而忽視之。”也就是說,米粥雖然補瀉作用十分微弱,若在米粥中加入人參,卻會大大加強人參的效果。這本是好事,然而也說明米粥與藥物之間存在著我們尚不能完全瞭解和掌握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