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破裂導致的一種癥狀, 這種癥狀的發病速度是比較快的, 會導致患者出現大出血以及血管痙攣, 需要患者及時的就醫治療。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的患者會表現出心絞痛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 而且血液會大量的涌向腦部, 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窒息的現象。
病因
大多是由于不穩定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 隨后局部血栓形成, 或者存在斑塊病變部位的冠脈血管痙攣, 引起冠脈血流量突然嚴重下降導致的臨床后果。 也有少數患者沒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 可能屬于外傷、大動脈夾層、動脈炎、導管操作并發癥等。
臨床表現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典型臨床癥狀有長時間的靜息心絞痛、新發的嚴重心絞痛、近期穩定型心絞痛加重、心肌梗死后心絞痛。 還有胸骨后壓榨性疼痛,
檢查
1.心電圖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表現為:
(1)ST段突然顯著壓低, 并逐漸加重, 持續數日或數周后可逐漸恢復至原有狀態。
(2)ST段壓低的導聯上出現T波對稱倒置, 呈冠狀T波, 并逐漸加深,
(3)無顯著的QRS波群變化。
2.實驗室檢查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在發病后4~6小時開始上升, 約20小時達高峰, 并于48~72小時降至正常。 磷酸肌酸激酶須超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
診斷
1.典型心前區疼痛符合急性心肌梗死, 持續時間>>30分鐘。
2.血清酶改變符合急性心肌梗死。
3.在心電圖上不出現ST段抬高, 僅表現為ST段壓低和(或)T波倒置。
治療
早期保守治療策略為先行積極的抗心肌缺血、抗凝、抗血小板治療, 合理應用抗血小板藥、抗凝藥、β受體阻滯藥、硝酸酯類藥物、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通道阻滯劑, 擇期根據病情決定冠狀動脈造影及血管重建術。
對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宜盡早實施冠脈介入治療。 早期介入治療策略為1~3天接受冠狀動脈造影及血管重建術。
護理
1.生活護理
患者發病后2周內應絕對臥床休息, 由護理人員協助做肢體被動運動, 以防血栓形成。 2周后指導其在床上活動, 動作要緩慢, 防止直立性低血壓。 3周后患者可離床站立和室內緩步走動,
2.飲食護理
給予低脂易消化的清淡飲食, 限制富含膽固醇的食品, 如雞蛋、肥肉等攝入。 為避免加重心臟負擔, 不宜過飽, 應少食多餐。
3.保持排便通暢
鼓勵患者適當食用蔬菜、蜂蜜、香蕉, 促進腸道潤滑, 保持1~2天排便1次, 必要時可用緩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