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冬日燉補好時機!DIY養生藥膳進補不上火

養生又暖身的中藥材包含了參須、何首烏、杜仲、玉竹、桂枝、黃耆、黨參、當歸、川芎、枸杞、紅棗, 這些藥材搭配起來能調補氣血, 養陰潤燥,

補而不上火。

【秋冬養生藥膳】參須首烏玉竹雞湯 DIY步驟

藥材:參須4錢、何首烏3錢、杜仲3錢、玉竹3錢、桂枝2錢、黃耆2錢、黨參2錢、當歸3錢、川芎2錢、枸杞5錢、紅棗8顆

材料:雞腿或雞胸肉適量、米酒1大匙、生薑切6片、香菇5至8朵、水六碗、鹽少許

作法:

1、先把香菇泡軟;切薑片6片;雞肉洗淨切塊後,

放入煮沸的熱水燙熟撈出(若擔心吃了發胖, 可先去掉雞皮喔!)

2、中藥材洗淨潔後, 與米酒、水放入鍋中同煮至沸騰, 熬出中藥湯汁後, 再放入雞肉燉煮約30分鐘至雞肉熟爛。 若家中有壓力鍋可善加使用, 能節省許多時間, 一小時內可熬煮出雞湯。

3、起鍋前可加入鹽少許, 即可食用。

【小叮嚀】

挑選雞肉時, 除一般肉雞之外, 也可選用養生烏骨雞, 性平味甘, 可溫中補脾, 益氣養血, 為藥膳珍品, 比一般肉雞或土雞的脂肪更低, 優質蛋白質更高;如果想喝雞湯, 擔心發胖的美眉, 煮好雞湯之後可先冰冰箱、隔天去除上面油脂加熱後再喝 。

【藥材說明】

1、參須:屬性偏涼微, 補氣活血, 滋陰強身, 補而不燥。 燥熱體質(易嘴破、口乾舌燥), 想要進補不宜服用高麗參, 可用人參須或西洋(花旗)參取代, 補性比較溫和不上火。

2、何首烏:屬於補血藥, 入肝腎, 苦甘微溫, 補血益精宋代《開寶本草》稱之“益血氣……, 久服長筋骨, 益精髓, 延年不老”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老化以及清降血脂作用。

3、玉竹:滋陰潤燥, 改善皮膚老化現象(乾燥細紋鬆弛…),

是很好的美白淡斑藥材。

4、杜仲:滋補肝腎, 強筋骨。

5、桂枝:溫助陽氣, 溫通經脈, 促進血液迴圈, 預防感冒。

6、黃耆、黨參、紅棗:補充元氣增加體力, 搭配何首烏、紅棗調理氣血, 健脾和胃, 能使氣色更加潤。

7、當歸、川芎:當歸補血活血, 調經潤膚;川芎活血行氣。

8、枸杞:補益精血, 補肝腎明目, 《本草綱目》中記載滋腎益氣、生精助陽、補虛勞、強筋骨等, 還能降血糖、調理膽固醇。

9、雞肉:烏骨雞為藥膳珍品, 比一般肉雞或土雞的脂肪更低, 優質蛋白質更高, 滋補無負擔。

10、香菇:含有蛋白質、核黃酸、多醣體、維生素D, 能補氣養身, 益脾養胃, 提升免疫力, 降低血糖。

11、嫩薑片:生薑也是一種中藥材, 性味辛溫, 可驅逐身體的寒氣, 又可幫助發汗袪濕 還能溫肺顧胃,

由流汗消耗熱量, 進而達到脂肪分解、燃燒目的, 其中瘦身的成份據研究指出生薑含有助瘦身的成分“薑辣素”, 可促進末梢血液迴圈, 提高新陳代謝, 達到瘦身的效果!

尤其是不少女生肥胖的原因長期喝冰飲或寒性食物, 造成體內“寒濕積聚”, 體內累積的水分無法順利排出而造成水腫、肥胖, 生薑可以幫助發汗、去除濕氣, 生薑皮利水消腫作用更強!平時可以多吃生薑料理或簡易自製生薑紅茶飲, 可以溫暖身子提升新陳代謝, 炒菜時可以多放點薑, 因為老薑比較辛辣溫熱, 燥熱體質的人(容易嘴破、便秘、痔瘡的人)可以改用溫和的嫩薑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