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吃飯有“八用”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主任 石漢平
腫瘤患者吃得太少、營養不夠是一個普遍問題。 要改善這種狀況, 建議從以下改變做起。
吃飯跟著感覺走, 通過強化感官刺激, 增加食欲。
1.用眼吃飯。 腫瘤患者的食物應“秀色可餐”, 儘管深綠色及黃色果蔬中植物化學物含量更豐富, 但不應長期食用單一色澤、單一品類食物, 而應豐富多彩。
2.用鼻吃飯。 食物裡有1萬多種揮發性物質, 約230種決定食物的氣味, 通過鼻腔嗅覺感受器傳到大腦。 加強氣味感知, 能促進食物攝取。 腫瘤患者的嗅覺常有障礙,
3.用舌吃飯。 傳統醫學認為, 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鹹入腎, 建議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腎病忌鹹味、脾胃病忌甘酸。 腫瘤患者的味覺會有變化, 常見化學味、金屬味、藥味和苦味。 建議感覺金屬味者可進食冷食;無味者, 可進食室溫食物及更芳香的高蛋白食物;苦味者可少量多餐, 避免牛肉;鹹味者可減少鹽攝入, 進食冷食。
4.用心吃飯。 研究發現, 多人一起進餐比單獨進餐時吃得多, 吃自助餐時吃得更多, 小分量進餐時比大分量進餐時吃得多, 一日多餐時比一日三餐吃得多。 腫瘤患者應制訂一份飲食計畫表, 一天吃5~6餐, 以攝入豐富多樣的食物,
吃飯不僅是為了滿足心理的愉悅, 更是為了生理需要, 因此還要理性吃飯。 必要時, 腫瘤患者需要把吃飯當吃藥, 把吃飯當任務。
1.用大腦吃飯。 腫瘤患者往往不想吃、不願吃, 但饑餓不能餓死腫瘤, 只會餓死自己;營養不會促進腫瘤生長, 反而延長生命。 患者必須爭取吃飽吃好, 克服飲食偏好, 節制飲酒, 增加蛋白質、水果、蔬菜攝入量。 葷素配比合理(葷:素=1/5~1/3:2/3~4/5)、粗細搭配均勻。
2.用牙齒吃飯。 咀嚼過程是食物消化、調和的過程。 咀嚼次數取決於食物, 一般要求每口咀嚼20~30次, 每餐咀嚼900~1100次。 腫瘤患者牙齒稀鬆、消化液分泌減少、腸道蠕動減弱, 更應細嚼慢嚥, 每口飯菜最好咀嚼25~50次。
3.用管子吃飯。 若不能口服, 則需經管子“吃飯”, 即管飼。 管飼的“飯”可以是食物勻漿、流質食物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腹瀉腹脹是管飼的常見不良反應, 減少喂量、減慢速度多可起到緩解作用。
4.用靜脈吃飯。 在胃腸道完全不能使用, 或經胃腸道攝入不足時, 可通過靜脈喂“飯”。 腸外營養劑由營養素單體組成, 包括水、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