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萁苗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Zǐ Qí Miáo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嫩苗或幼葉柄上的綿毛。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smunda japonica Thunb.
採收和儲藏:春季採收,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30-100cm。 根莖粗壯, 橫臥或斜升, 無鱗片。 葉二型, 幼時密被絨毛;營養葉有長柄, 葉片三角狀闊卵形, 長30-50cm, 寬25-40cm, 頂部以下二回羽狀, 小羽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 先端鈍或尖, 基部圓形或寬楔形, 邊緣有勻密的細鈍鋸齒。 孢子葉強度收縮, 小羽片條形, 長1.5-2cm, 沿主脈兩側密生孢子囊, 形成長大深棕色的孢子囊穗, 成熟後枯萎。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山腳或溪邊的酸性土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止血。 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