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巴豆的作用 巴豆的治病配方

導語:一看到巴豆, 大家肯定都會想到瀉藥, 很多電視劇中都是給人家下巴豆然後就“一瀉千里”。 但是巴豆除了能使壞讓人拉肚子之外, 還是很好的治病良藥。 今天四季養生網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巴豆的作用。

巴豆的功效:

巴豆性味辛、溫, 有大毒, 入胃、大腸經。 能瀉寒積, 通關竅, 逐痰, 行水, 殺蟲。 治冷積凝滯, 胸腹脹滿急痛, 血瘕, 痰癖, 瀉痢, 水腫, 外用治喉風, 喉痹, 惡瘡疥癬。

巴豆的作用:

1、抗腫瘤

2、防治白喉

3、治療喉梗阻

4、治療支氣管哮喘

5、治療急、慢性腸炎

6、治療神經性皮炎

巴豆治病配方:

1、治寒實結胸, 無熱症者: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心皮, 熬黑, 研如脂), 貝母三分。 三味為散, 以白飲和服, 強人半錢匕, 羸者減之。 病在膈上必吐, 在膈下必利。 不利, 進熱粥一杯, 利過不止, 進冷粥一杯。 (《傷寒論》白散)

2.治心腹諸卒暴百病, 若中惡客忤, 心腹脹滿, 卒痛如錐刺, 氣急口噤, 停屍卒死者:大黃一兩,

乾薑一兩, 巴豆一兩(去皮心, 熬, 外研如脂)。 上藥各須精新, 先搗大黃、乾薑為末, 研巴豆納中, 合治一千杵, 用為散, 蜜和丸亦佳。 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 或不下, 捧頭起, 灌令下嚥, 須臾當瘥;如未瘥, 更與三丸, 當腹中鳴, 即吐下便瘞;若口噤, 亦須折齒灌之。 (《金匱要略)三物備急丸)

3.治寒癖宿食, 久飲不消, 大便秘:巴豆仁一升, 清酒五升。 煮三日三夜, 研, 令大熱, 合酒微火煎之, 丸如胡豆大, 每服一丸, 水下, 欲吐者服二丸。 (《千金方》)

4.治痞結症瘕:巴豆肉五粒(紙裹打去油), 紅麴三兩(炒), 小麥麩皮一兩(炒)。 俱研為細末, 總和為丸, 如黍米大, 每空心服十丸, 白湯下。 (《海上方》)

5.治陰毒傷寒心結, 按之極痛, 大小便秘, 但出氣稍暖者:巴豆十粒, 研, 入面一錢,

撚作餅, 安臍內, 以小艾炷灸五壯。 氣達即通。 (《仁齋直指方》)

6.治小兒痰喘:巴豆一粒, 杵爛, 綿裹塞鼻, 痰即自下。 (《古今醫鑒》)

7.治寒痰氣喘:青橘皮一片, 展開, 入剛子一個, 麻紮定, 火上燒存性, 研末, 薑汁和酒一鐘, 呷服。 (《醫說》)

8.治夏月水瀉不止:大巴豆一粒(去殼)。 上以針刺定, 燈上(瓦面烘烤)燒存性, 研細, 化蠟和作一丸, 水下, 翻前服之。 (《世醫得效方》針頭丸)

9.治氣痢:巴豆一兩, 去皮心, 熬, 細研, 取熱豬肝和丸, 空心米飲下, 量力加減服之。 牛肝尤佳。 或以蒸餅丸服。 (《經驗方》)

10.治小兒下痢赤白:巴豆(煨熟, 去油)一錢, 百草霜二錢(研末), 飛羅面煮糊丸, 黍米大, 量人用之。 赤用甘草湯, 白用米湯, 赤白用姜湯下。 (《全幼心鑒》)

11.治伏暑傷冷, 冷熱不調, 霍亂吐利, 口幹煩渴:巴豆大者二十五枚(去皮膜,

研取油盡, 如粉), 黃丹(炒, 研, 羅過)取一兩一分。 上同研勻, 用黃蠟熔作汁, 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 以水浸少頃, 別以新汲水吞下, 不拘時候。 (《局方》水浸丹)

12.治腹大動搖水聲, 皮膚黑, 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 杏仁六十枚(去皮尖)。 並熬令黃, 搗和之, 服如小豆大一枚, 以水下為度, 勿飲酒。 (《補缺肘後方》)

13.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錢;輕粉五分。 放於四、五層紗布上, 貼在肚臍上, 表面再蓋二層紗布。 經一至二小時後感到刺癢時即可取下, 待水瀉。 若不瀉則再敷。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4.治喉痹:白礬二兩(搗碎), 巴豆半兩(略捶破)。 同於銚器內炒, 侯礬枯, 去巴豆不用, 碾礬為細末, 遇病以水調灌, 或幹吹入咽喉中。 (《百一選方》)

15.治白喉:巴豆仁、朱砂等分, 各研成細末, 混和, 每用3~5分, 置膏藥上, 貼於眉間的上方(勿使藥末掉入眼中)。 約經8~12小時, 局部皮膚發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時, 便可揭去膏藥, 擦掉藥末, 塗上1%龍膽紫液, 以防感染。 (《江蘇中醫》⑾:23, 1959巴豆朱砂膏)

16.治耳卒聾:巴豆一粒, 蠟裹, 針刺令通透, 用塞耳中。 (《經驗方》)

17.治風蟲牙痛:一巴豆一粒, 研, 綿裹咬之。 二針刺巴豆, 燈上燒令煙出, 熏痛處。 (《經驗方》)

18.治一切惡瘡:巴豆三十粒, 麻油煎黑, 去豆, 以油調雄黃、輕粉末, 頻塗取效。 (《普濟方》)

19、治一切瘡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殼, 炒焦, 研膏, 點腫處則解毒, 塗瘀肉則自腐化。 (《癰疽神秘驗方》烏金膏)

20.治荷錢癬瘡:巴豆仁三個, 連油杵泥, 以生絹包擦, 日一、二次。 (《秘傳經驗方》)

21.治宮頸癌痛:水紅花子60克,

麝香15克, 阿魏15克, 急性子15克, 甘遂9克, 大黃15克, 巴豆10粒, 白酒500克, 各藥搗碎, 合在一起, 納入豬膀胱內, 外敷痛處, 痛止停藥。

22.治喉癌:

⑴巴豆2粒研末, 大棗肉3枚, 蔥白2根, 共搗如泥, 梨1個, 在1/4與3/4處交界處切開, 下3/4中心挖空, 裝入藥泥後蓋好, 上1/4置碗內蒸熟, 去藥嚼梨, 喝湯。

⑵蜈蚣5條, 全蠍、白僵蠶、 蟲各30克, 新瓦焙乾研細末, 分成40包, 每包倒入雞蛋內, 搗勻, 麵糊封口, 置碗內蒸熟吃, 早晚各1枚, 24包為一療程。

23.治鼻咽癌:巴豆7.5克, 雄黃18克, 郁金9克, 製成黃豆楊大丸, 每次3丸, 2小時1次濃湯送下, 服至吐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