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酒的功效與作用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 而一些經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 下面一起來看一下黃耆酒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 黃耆3兩, 烏頭3兩, 附子3兩, 生薑3兩, 秦艽3兩, 蜀椒3兩, 芎䓖3兩, 獨活3兩, 白術3兩, 牛膝3兩, 蓯蓉3兩, 細辛3兩, 甘草3兩, 葛根1兩半, 當歸1兩半, 菖蒲1兩半, 山茱萸2兩, 桂心2兩, 鐘乳2兩, 柏子仁2兩, 天雄2兩, 石斛2兩, 防風2兩, 大黃1兩, 石南1兩。
【制法】 上(口父)咀, 無所熬煉, 清酒3鬥漬之。
【功能主治】 風虛腳疼痿弱, 氣悶不自收攝。
【用法用量】 先食服1合, 不知, 可至5合, 日3次。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黃耆專主風虛,
【摘錄】 《千金》卷七
【處方】 黃耆1兩半, 防風1兩半, 細辛1兩半, 獨活1兩半, 川芎1兩半, 牛膝1兩半, 附子1兩, 川椒1兩, 炙草1兩, 川烏7錢, 山萸7錢, 秦艽7錢, 葛根7錢。
【功能主治】 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
【用法用量】 浸酒, 日、午、夜服3次。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
【處方】 黃耆1兩(去蘆), 防風1兩(去蘆), 官桂1兩(不見火), 石斛1兩(去根), 虎骨1兩(酥炙), 當歸1兩(去蘆), 白芍藥1兩, 木香1兩(不見火), 雲母粉1兩, 茵陳葉1兩, 仙靈脾1兩, 天麻1兩, 萆薢1兩, 甘草1兩, 川續斷1兩。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風濕痹。 身體頑麻, 皮膚燥癢, 筋脈攣急, 言語謇澀, 手足不遂, 時覺不仁。
【用法用量】 《醫方類聚》有白術。
【摘錄】 《濟生》卷三
【處方】 黃耆3兩, 桂3兩(去粗皮), 巴戟天3兩(去心), 石斛3兩(去根), 澤瀉3兩, 白茯苓3兩(去黑皮), 柏子仁3兩, 乾薑3兩(炮), 蜀椒(去目並閉口, 炒出汗)3兩, 防風2兩(去叉), 獨活2兩(去蘆頭), 人參2兩, 天雄1兩(炮裂, 去皮臍), 芍藥1兩,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烏頭1兩(炮裂, 去皮臍), 茵芋1兩, 半夏1兩(湯洗7遍, 去滑), 細辛1兩(去苗葉), 白術1兩, 黃芩1兩(去黑心), 栝樓根1兩, 山茱萸1兩。
【制法】 上(口父)咀, 絹袋盛, 以清酒3鬥漬之, 秋、冬7日, 春、夏3日。
【功能主治】 脾痹。 肉極虛寒, 體重怠惰, 四肢不欲舉動, 關節疼痛, 不嗜飲食。
【用法用量】 初服3合,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九
【處方】 黃耆3兩, 蜀椒3兩(去目並閉口者, 炒出汗), 白術3兩, 牛膝3兩(去苗, 銼), 葛根3兩, 防風(去叉)4兩, 芎䓖2兩, 甘草2兩(炙, 銼), 細辛2兩(去苗葉), 山茱萸2兩, 附子2兩(炮裂, 去皮臍), 秦艽2兩(去苗土), 乾薑2兩(炮), 當歸2兩(切, 焙), 烏頭2兩(炮裂, 去皮臍), 人參2兩, 獨活(去蘆頭), 桂(去粗皮)3分。
【制法】 上銼, 如麻豆大。 用生絹袋盛, 於4鬥醇酒內浸3日。
【功能主治】 產後中風偏枯, 半身不隨, 言語不利, 疼痛無力。
【用法用量】 每溫服1盞,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後, 對黃耆酒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瞭解了吧, 那麼大家知道之後, 以後使用黃耆酒一定要注意這些, 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