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難帶不聽話,這原因你打死都想不到
生活中, 我們常常會有意無意地獎勵孩子。
帶寶寶去打預防針, 還沒走到門口, 寶寶就哭著說, “不要!不要!”媽媽只能哄他, “寶寶乖,
寶寶不肯乖乖吃飯, 把碗裡的飯菜弄得到處都是, 奶奶只能妥協, “寶寶乖, 吃完奶奶給你看電視。 ”
家裡要來客人了, 媽媽忙著收拾屋子, 還要準備晚餐, 寶寶卻一直纏著媽媽陪他玩, 媽媽只能說, “寶寶乖, 自己玩, 星期天媽媽帶你去動物園。 ”
上面的場景媽媽們一定不陌生。 寶寶不配合的時候, 我們最常做的就是用獎勵收買孩子。 但這樣做其實是有危害的, 也許你的過度獎勵, 正在讓寶寶變得貪心、計較、難滿足, 不聽話哦。
過度獎勵的危害居然這麼多!
1、寶寶會認為, 做任何事都要有回報。
總是用獎勵來換取寶寶的配合, 會讓寶寶認為, 獎勵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沒有好處, 就別想要我配合。 這不是給自己挖坑跳嗎?
更嚴重的是, 長此以往, 寶寶會形成“凡事都要有回報”的觀念, 這對他今後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 那些不給獎勵就不寫作業、不幹家務的孩子, 都是被這樣養出來的。
2、不能幫助寶寶養成好習慣。
很多時候, 我們希望用獎勵來換取寶寶的好習慣, 比如讓他好好吃飯、乖乖洗手。 但獎勵無法給寶寶持續的滿足感, 還會淡化行為本身的意義。 每次打針就給糖吃, 會讓寶寶覺得他是為了媽媽打針, 為了吃糖打針, 這樣當他不想吃糖時, 就沒有了打針的動力。
如果媽媽不給獎勵, 而是告訴寶寶, 打針是為了不生病,
3、會讓寶寶不幸福!
媽媽們想過沒有, 我們為什麼要用獎勵?是不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相信, 即使沒有糖果, 寶寶也能乖乖配合?
獎勵會讓寶寶只看到獎勵本身, 體會不到好行為原本能帶給他的快樂。 比如寶寶能自己用勺子吃飯了, 這件事本身就能帶給他成就感。 如果媽媽再適時地肯定和誇獎, 寶寶是有動力自己做好這件事的。
但如果媽媽只是用糖果來獎勵寶寶, 寶寶就感受不到媽媽的信任和自己的進步, 也不會認為, 只要自己努力, 就能做好很多事。 一顆糖, 就讓寶寶錯過了那麼多, 真是虧大了呢。
如果不用獎勵, 那用什麼?
1、用解釋:告訴寶寶為什麼要這麼做
當寶寶不願意打針或刷牙時, 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他, 為什麼要這麼做。 比如打針是為了讓寶寶不生病, 刷牙是為了不長蛀牙。 要讓寶寶知道, 做這些事是為了他自己, 不是為了媽媽。
同時讓寶寶感受到, 媽媽能理解他為什麼不想這麼做。 “打針是會有一點痛, 媽媽小時候也不喜歡打針。 但是我們只要痛一下子就好了。 跟著媽媽一起數1,2,3, 我們就不痛啦。 ”讓寶寶知道他是被理解的, 同時這個困難他能夠克服。
2、用誇獎:給寶寶持續的動力和滿足感
當寶寶有好的行為時,我們需要去強化它。比如用“描述性”的語言來誇獎寶寶。“寶寶能主動洗手了,還洗得很認真、很仔細,這樣就不會把髒東西吃進肚子裡了,媽媽真開心。”
這樣的誇獎能讓寶寶知道,洗手這個行為是好的,洗乾淨手對他自己有好處,這樣寶寶就有動力堅持洗手了。
試著多描述你看到的和你感覺到的。“寶寶今天自己玩了15分鐘,媽媽很喜歡看你認真的樣子。”“寶寶今天打針的時候只哼哼了幾聲,都沒有哭出來,寶寶真勇敢!”
這樣的誇獎能讓寶寶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獲得持續的滿足感。同時,寶寶還會從父母的誇獎中學會肯定自己,積蓄自己的內在力量。
3、用感謝:比獎勵更溫暖
有些時候,寶寶需要的不是獎勵,而是感謝。比如寶寶今天幫媽媽一起收拾了房間,從頭到尾都很賣力。如果媽媽只是拿一根棒棒糖當作“酬勞”,寶寶會怎麼想?
“原來我努力的回報只是一根棒棒糖,那下次幫忙,媽媽會獎勵我什麼呢?媽媽有沒有感受到我想要幫她分擔的心情呢?”
換一種方式,對寶寶說,“寶寶,謝謝你今天幫媽媽的忙。你和媽媽一起鋪了床單,把枕頭放在該放的位置上,還跑進跑出地幫媽媽拿東西,讓媽媽輕鬆了不少呢!寶寶真是媽媽的好幫手。”雖然沒有任何物質獎勵,但寶寶還是會覺得很開心。因為媽媽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和心意,這比任何物質獎勵都更有溫度,更有價值。
小編說
今天說的這個“過度獎勵”的坑,媽媽們都是很容易躺槍的。孩子乖的時候,我們確實會打心眼兒裡心疼他,冒出“給他吃個棒棒糖”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小小的獎勵確實有用,能換來一時的省心,對於每天累累累的媽媽們來說,真的好省事兒啊!
每次發教養類的問題,都有留言“這樣養孩子也太麻煩了”。糕媽也給大家分享一句話,“在孩子身上省下的力氣,終究會反撲過來”。小時候不怕麻煩,才能換來長大後的不麻煩。看起來特別乖的小孩,背後一定有媽媽的用心和耐心。共勉。
2、用誇獎:給寶寶持續的動力和滿足感
當寶寶有好的行為時,我們需要去強化它。比如用“描述性”的語言來誇獎寶寶。“寶寶能主動洗手了,還洗得很認真、很仔細,這樣就不會把髒東西吃進肚子裡了,媽媽真開心。”
這樣的誇獎能讓寶寶知道,洗手這個行為是好的,洗乾淨手對他自己有好處,這樣寶寶就有動力堅持洗手了。
試著多描述你看到的和你感覺到的。“寶寶今天自己玩了15分鐘,媽媽很喜歡看你認真的樣子。”“寶寶今天打針的時候只哼哼了幾聲,都沒有哭出來,寶寶真勇敢!”
這樣的誇獎能讓寶寶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獲得持續的滿足感。同時,寶寶還會從父母的誇獎中學會肯定自己,積蓄自己的內在力量。
3、用感謝:比獎勵更溫暖
有些時候,寶寶需要的不是獎勵,而是感謝。比如寶寶今天幫媽媽一起收拾了房間,從頭到尾都很賣力。如果媽媽只是拿一根棒棒糖當作“酬勞”,寶寶會怎麼想?
“原來我努力的回報只是一根棒棒糖,那下次幫忙,媽媽會獎勵我什麼呢?媽媽有沒有感受到我想要幫她分擔的心情呢?”
換一種方式,對寶寶說,“寶寶,謝謝你今天幫媽媽的忙。你和媽媽一起鋪了床單,把枕頭放在該放的位置上,還跑進跑出地幫媽媽拿東西,讓媽媽輕鬆了不少呢!寶寶真是媽媽的好幫手。”雖然沒有任何物質獎勵,但寶寶還是會覺得很開心。因為媽媽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和心意,這比任何物質獎勵都更有溫度,更有價值。
小編說
今天說的這個“過度獎勵”的坑,媽媽們都是很容易躺槍的。孩子乖的時候,我們確實會打心眼兒裡心疼他,冒出“給他吃個棒棒糖”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小小的獎勵確實有用,能換來一時的省心,對於每天累累累的媽媽們來說,真的好省事兒啊!
每次發教養類的問題,都有留言“這樣養孩子也太麻煩了”。糕媽也給大家分享一句話,“在孩子身上省下的力氣,終究會反撲過來”。小時候不怕麻煩,才能換來長大後的不麻煩。看起來特別乖的小孩,背後一定有媽媽的用心和耐心。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