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引發的5種“高危心理”

上海高校新生報到已近一個月, 在這個全新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 一些大一新生難免會因為不適應而產生各種消極心理。 那麼如何給自己做好心理調適?記者為此請來了華東師大心理諮詢中心張亞老師和同濟大學心理諮詢中心鮑立銑老師, 讓他們為“新鮮人”特製應對“心理高危點”的指南。
【常見“症狀”】
新生有哪些常見不適應“症狀”
案例1:當“餵食式”變為“放養式”
對於小周來說, 初進大學後最大的不適應就是教學方式的改變。 高中時, 老師都盯得很緊, 不時地有這個測驗那個考試, 不想努力都難。

但是進了大學, 作業不常佈置了, 老師也很少主動來關心自己的學習。 面對這麼寬鬆的學習方式, 小周有些手足無措。
心理老師對你說:高中學習基本上是被動式的。 大學則全然不同, 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 老師不再施加壓力, 特別是文科的課程, 課業一般比較輕鬆。 成績的好壞就全靠個人平時的學習態度是否自覺了。 建議新生在確定所學課程後, 為自己制訂一個合理可行的學習計畫、確切的學習目標, 並堅持按照計畫進行學習, 平時有問題主動請教老師。
此外, 大學裡的一些基礎課程教學一般都在階梯教室裡進行的, 建議“搶佔”前10排的座位, 這樣聽課效率會高一些。
案例2:我不喜歡學校的課程安排
新生小王是一個對自己的未來很有計劃的人,
可如今看了課程表卻發現學校的課程安排和他想的不太一樣。 比如他認為實踐操作應當儘早開始, 可課程安排卻要到大三大四, 想先行一步吧又覺得缺少專業的指導, 想跟著學校走又覺得太晚了, 該怎麼辦?
心理老師對你說:入學的第一、二年, 學校都會先安排公共必修課程, 專業課往往安排得比較靠後。 大學的課程安排是每個學校根據自己的師資力量和育人目標來制定的, 本來就不可能適合每個人。 如果你有自己的學習計畫, 不妨先向學長學姐要一張課程表, 看看感興趣的課程是不是和自己的上課時間安排衝突, 如果不衝突的話就可以去旁聽。
案例3:突然多了那麼多時間,
怎麼安排
有些同學習慣了高中時每天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 上了大學, 時間一下子寬裕很多, 反而覺得不知所措, 每天上完課之後如何處理大段的空余時間成了他們最頭痛的問題。
心理老師對你說:大學學習的課程多, 課時少, 每天的上課密度也不一樣, 有時甚至會出現一天僅有1、2節課的情況。 大量的空餘時間決定了自主學習是大學裡主要的學習方式。 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想從事什麼職業、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才, 然後根據目標制訂學習計畫。 可以參照與自己的理想相近院校的課程安排, 看看除了本校的原有課程安排外, 還需要補充哪些課程.
案例4:同在屋簷下的煩惱
對那些從未住過宿舍的同學來說, 處理好和舍友之間的關係也算一個不小挑戰。
畢竟, 時下有許多同學沒有兄弟姐妹, 很難體會到突然間多了好幾個朝夕相處的“兄弟”或“姐妹”的感覺。
心理老師對你說:在一個宿舍生活, 主動最重要。 比如打水的時候主動代別人打;一個宿舍的同學來得有早有晚, 早來的同學就把全宿舍的被子都抱到戶外曬個遍, 又把床鋪鋪好, 這樣剛下火車的同學一到學校就能上床休息。 晚到的同學看到舍友大掃除, 可以把弄髒的衣服抱到水房洗乾淨。 許多同學都願意為宿舍、為別人做點什麼, 關鍵是誰先主動, 誰先開好一個頭。 此外大家來自不同地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 宿舍裡的不合拍本屬正常, 每個人在多些寬容的同時更要學會體諒、照顧別人。


【高危心理】
由不適應引發的5種“高危心理”
間歇心理:高中時期高度緊張的生活體驗是學子們終生難忘的。 經過3年超負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過度透支, 大學生入學後幾乎身心俱憊, 相當部分同學滋生了對學習的厭倦情緒。 由於心理緊張系統解除, 學習上無動力, 行為上提不起勁, 喘口氣, 歇歇腳的心理比較普遍。

應對招數:高三緊張的學習之後, 有一個休息階段是很正常的, 關鍵是要有意識地讓自己早點調整過來。 建議在“十•一”長假之後, 給自己列一張計畫表, 將自修、休息、社團活動都安排好, 這也能起到督促作用。
茫然心理:中學階段人們的奮鬥目標非常明確與強烈, 即一切圍繞高考而拼搏。

考人大學後, 有的新生入學初期新的人生目標尚未確立, 出現目標的丟失和理想真空。 由於目標的迷亂往往使人缺乏方向感, 無所適從, 再加上高校管理不像中學那麼直接和嚴格。 許多新生不知自己該幹什麼、幹什麼好, 不善於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導致焦慮、茫然、百無聊賴的感覺比較強烈。
應對招數:遇到這種情況, 最忌“憋在心裡”。 建議主動求助, 找輔導員或者師兄師姐或者同班同學好好聊一聊, 或者找學校的心理諮詢老師, 談談自己的一些發展規劃, 明確目標。
自卑心理:產生這種心理有三種情況:一是部分同學高考成績不理想, 錄取到較低層次學校, 自尊心受挫;二是高校的某些價值標準與中學不同, 在高校,衡量個體價值和能力的不僅僅是學業成績,而那些來自偏遠貧困地區或者一心埋頭苦讀而很少注意全面素質發展的同學,深感自己在這些方面的劣勢而滋生自卑心理;三是角色地位變化誘發的自卑心理。大學生多是中學時期的學習尖子,自我感覺良好,進入高校後,卻發現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這種學習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一遇挫折,往往導致他們自我評價失真,從而誘發自卑心理。
應對招數:有自卑心理的新生容易出現“泛化”狀況。也就是,一旦一個方面不如別人,就會覺得很多方面都不好,容易全盤否定自己,這種心態在新生中最容易出現。這個時候就建議給自己一個職業規劃,看看自己以後要從事哪方面的工作,以確定需要發展哪方面的素質。
失落心理:這種心理的產生與兩種因素有關:一是沒有錄取到理想的學校或專業,只是抱著權宜之計入學,入學後心理彆扭和沮喪,退學或轉系的意念強烈。由於對錄取學校所學專業不接納、不認同,心理上的抵觸情緒和失落感比較嚴重;二是有的新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想像得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過高的期望值與大學的現實生活反差較大,導致部分新生人學出現情緒波動和失落。
應對招數:失落心理常見於較為理想主義或者原本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應學會宣洩。可以先找到自己對目前生活不滿意的方面在哪裡,然後找老師談談,找尋解決的辦法。但是如果不滿意的狀況無法改善,可在考慮清楚後轉系或者轉校。
懷舊心理:由於生活方式、習慣、環境的急劇變化,加上遠離家鄉、親友和同伴,這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尤其是某些年齡小、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於依賴家庭的女生,哭鼻子、人際關係緊張的事情時有發生,懷舊心理油然而生。
應對招數:“懷舊”心理其實是一種表像,背後反映的還是對大學生生活的不滿,覺得“現在不如從前”。還是應該著眼現在,看看自己對新生活不滿意的方面在哪裡,對那些可改變的努力改善,而一些不可改變的方面(如大學裡不可能再像高中,再成為班級或者學校的焦點)則要儘量去適應。

在高校,衡量個體價值和能力的不僅僅是學業成績,而那些來自偏遠貧困地區或者一心埋頭苦讀而很少注意全面素質發展的同學,深感自己在這些方面的劣勢而滋生自卑心理;三是角色地位變化誘發的自卑心理。大學生多是中學時期的學習尖子,自我感覺良好,進入高校後,卻發現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這種學習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一遇挫折,往往導致他們自我評價失真,從而誘發自卑心理。
應對招數:有自卑心理的新生容易出現“泛化”狀況。也就是,一旦一個方面不如別人,就會覺得很多方面都不好,容易全盤否定自己,這種心態在新生中最容易出現。這個時候就建議給自己一個職業規劃,看看自己以後要從事哪方面的工作,以確定需要發展哪方面的素質。
失落心理:這種心理的產生與兩種因素有關:一是沒有錄取到理想的學校或專業,只是抱著權宜之計入學,入學後心理彆扭和沮喪,退學或轉系的意念強烈。由於對錄取學校所學專業不接納、不認同,心理上的抵觸情緒和失落感比較嚴重;二是有的新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想像得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過高的期望值與大學的現實生活反差較大,導致部分新生人學出現情緒波動和失落。
應對招數:失落心理常見於較為理想主義或者原本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應學會宣洩。可以先找到自己對目前生活不滿意的方面在哪裡,然後找老師談談,找尋解決的辦法。但是如果不滿意的狀況無法改善,可在考慮清楚後轉系或者轉校。
懷舊心理:由於生活方式、習慣、環境的急劇變化,加上遠離家鄉、親友和同伴,這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尤其是某些年齡小、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於依賴家庭的女生,哭鼻子、人際關係緊張的事情時有發生,懷舊心理油然而生。
應對招數:“懷舊”心理其實是一種表像,背後反映的還是對大學生生活的不滿,覺得“現在不如從前”。還是應該著眼現在,看看自己對新生活不滿意的方面在哪裡,對那些可改變的努力改善,而一些不可改變的方面(如大學裡不可能再像高中,再成為班級或者學校的焦點)則要儘量去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