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彩斑桑勒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紅河中草藥》

【拼音名】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

【別名】花葉葉、小花草、花花草

【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 夏、秋采。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直立草本。

莖圓柱形, 基部木質, 被棕色短茸毛。 葉對生, 稍不相等, 卵狀披針形至長橢圓形, 長3~9釐米, 寬1~3釐米, 先端漸尖而鈍, 基部楔形, 邊緣具細鋸齒, 上面綠色, 具卵圓形白色斑點, 下面紫紅色, 中脈背面隆起, 側脈2~3對明顯;葉柄長1~2.5釐米, 被棕色短茸毛。 總狀花序一側著生呈蠍尾狀, 花瓣3枚, 紅色, 萼管漏斗狀。 蒴果杯形, 頂部3裂。

【生境分佈】生於紅河州南部熱帶半山坡的疏林草叢中。

【性味】淡, 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治結合膜炎, 肺結核, 胃痛, 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5錢;或研末燉肉。 外用:搗敷或搗汁滴眼。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