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石堿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石堿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1.《本草衍義補遺》。

2.《綱目》:石堿, 出山東濟甯諸處, 彼人采蒿、蓼之屬, 開窖浸水, 漉起, 曬乾燒灰, 以原水淋汁, 每百引, 入粉面二、三斤, 久則凝澱如石。

【拼音名】Shí Jiǎn

【英文名】Alkali

【別名】花堿、堿、灰堿、水鹼、梘砂、幹餅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從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堿汁, 和以麵粉, 經加工而成的固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kali

【化學成份】傳統的石堿主要含碳酸鉀(K2CO3)、碳酸鈉(Na2CO3)等無機物質, 又含澱粉及蛋白質等。

【性味】鹹苦;辛苦;溫;微毒;辛澀;寒

【歸經】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軟堅;消積;化痰祛濕;去翳。 主治積塊;噎膈反胃;目翳;疣贅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 外用:研末點撒或調敷。

【注意】《本草經疏》:作泄, 胃薄者忌服。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堿乃軟堅消積之物, 食之使人泄瀉, 以其陰濕之性潤下, 軟堅透肉, 故於腸胃非宜。

2.《醫林纂要》:堿治反胃噎膈, 化火之徐, 能除鬱火, 且辛潤苦降也。 然斂澀腸胃, 反致停食。

3.《本草衍義補遺》:去濕熱, 消痰, 磨積塊。

4.《綱目》:殺齒蟲, 去目翳, 治噎膈反胃。 同石灰爛肌肉、潰癰疽瘰鬁, 去瘀血, 點痣黶疣贅痔核。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